面向森林生物量野外调查的便利空间抽样方法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森林资源调查空间抽样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森林生物量估算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3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空间抽样理论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传统抽样方法 | 第15-19页 |
2.1.1 概率抽样 | 第15-17页 |
2.1.2 非概率抽样 | 第17-19页 |
2.2 便利空间抽样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数据预处理 | 第21-29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3.2 数据预处理 | 第22-29页 |
3.2.1 样地数据 | 第22-24页 |
3.2.2 遥感数据 | 第24-29页 |
第四章 面向森林生物量动态监测的便利空间抽样方法 | 第29-40页 |
4.1 应用背景及基本思路 | 第29页 |
4.2 抽样方案步骤 | 第29-31页 |
4.3 抽样方案实施 | 第31-37页 |
4.3.1 确定抽样区域 | 第32-34页 |
4.3.2 调整抽样区域 | 第34-35页 |
4.3.3 抽样区分层设计 | 第35-36页 |
4.3.4 层内样点选择 | 第36-37页 |
4.4 森林生物量距道路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面向森林生物量清查的便利空间抽样方法 | 第40-48页 |
5.1 应用背景及基本思路 | 第40-41页 |
5.2 抽样方案实施 | 第41-45页 |
5.2.1 选择辅助变量 | 第41-42页 |
5.2.2 确定抽样区域 | 第42-43页 |
5.2.3 分层抽样设计 | 第43-44页 |
5.2.4 层内样点布设 | 第44-45页 |
5.3 方法对比 | 第45-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便利空间抽样方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60页 |
6.1 指标选取与评价 | 第48-52页 |
6.1.1 指标选取 | 第48-50页 |
6.1.2 方法评价 | 第50-52页 |
6.2 抽样区宽度对方法的影响 | 第52-55页 |
6.2.1 精度影响 | 第52-53页 |
6.2.2 成本影响 | 第53-55页 |
6.3 分层数对方法的影响 | 第55-56页 |
6.4 样本量对方法的影响 | 第56-58页 |
6.4.1 精度影响 | 第56-57页 |
6.4.2 成本影响 | 第57-58页 |
6.5 分层方式及层样本量配置对方法的影响 | 第58-5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总结 | 第60-61页 |
7.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