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考虑孔隙流体影响的致密砂岩岩石物理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宏观尺度衰减机制第11-12页
        1.2.2 微观尺度衰减机制第12-13页
        1.2.3 介观尺度衰减机制第13-14页
        1.2.4 致密砂岩频散与衰减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多孔弹性介质波致流基本理论第16-31页
    2.1 波致流(WIFF)频散理论概述第16-17页
    2.2 Biot孔弹性流体流动理论第17-22页
        2.2.1 全频段Biot理论第17-22页
        2.2.2 准静态Biot理论第22页
    2.3 介观尺度波致流频散衰减机制第22-26页
        2.3.1 准静态下的White球状patchy饱和模型第22-25页
        2.3.2 准静态下的White层状patchy饱和模型第25-26页
    2.4 微观尺度流体流动频散衰减机制第26-30页
        2.4.1 高频射流模型第26页
        2.4.2 频率依赖射流模型第26-29页
        2.4.3 裂隙-孔隙模型第29-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流动特性表征第31-54页
    3.1 频率依赖射流模型频散表征第31-36页
        3.1.1 软孔隙度的影响第32-33页
        3.1.2 软孔隙纵横比的影响第33-34页
        3.1.3 孔隙度的影响第34-35页
        3.1.4 流体粘滞系数的影响第35-36页
    3.2 准静态层状Pachy饱和模型频散特征描述第36-41页
        3.2.1 渗透率的影响第37-38页
        3.2.2 非均质性长度的影响第38-39页
        3.2.3 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第39-40页
        3.2.4 流体类型的影响第40-41页
    3.3 双尺度模型的推导第41-45页
        3.3.1 改进后的准静态Biot方程第42-43页
        3.3.2 双尺度模型运动平衡方程解第43-44页
        3.3.3 双尺度模型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第44-45页
        3.3.4 双尺度模型特征频率值计算第45页
    3.4 双尺度模型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第45-52页
        3.4.1 实验数据的分析第45-46页
        3.4.2 速度频散与衰减第46-49页
        3.4.3 层状patchy饱和介质固体骨架、流体应力应变特征第49-52页
    3.5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致密砂岩衰减岩石物理模型的应用与分析第54-74页
    4.1 岩石物理等效介质理论第54-60页
        4.1.1 VRH理论第54-55页
        4.1.2 Hashin—Shtrikman理论第55-57页
        4.1.3 微分等效介质理论第57-59页
        4.1.4 Mori-Tanaka理论第59-60页
        4.1.5 Kuster-Toks?z模型第60页
    4.2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分析第60-61页
    4.3 致密砂岩衰减岩石物理模型第61-70页
        4.3.1 致密砂岩孔隙分布特征求取第62页
        4.3.2 致密砂岩衰减岩石物理模型构建第62-64页
        4.3.3 地震波频散与衰减影响因素分析第64-70页
    4.4 实际数据应用第70-72页
    4.5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参数定量预测第74-85页
    5.1 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岩石物理模版的构建第74-79页
        5.1.1 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敏感参数分析第74-76页
        5.1.2 工区储层特性分析第76-78页
        5.1.3 多尺度模板的构建与校正第78-79页
    5.2 基于MSRPT的储层物性参数定量表征第79-80页
    5.3 致密砂岩工区的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第80-83页
        5.3.1 MSRPT的验证第80-82页
        5.3.2 致密砂岩储层参数预测第82-83页
    5.4 小结第83-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断块油藏高部位剩余油径向钻孔技术研究
下一篇:超低渗油藏注减氧空气驱油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