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12-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4页 |
(二)主要观点评述 | 第14-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概述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外国法院”的界定 | 第19-23页 |
(一)“外国”的含义 | 第19-20页 |
(二)“法院”的含义 | 第20-21页 |
(三)“判决”的含义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一)国际礼让说 | 第23-24页 |
(二)既得权说 | 第24页 |
(三)既判力说 | 第24-25页 |
(四)互惠说 | 第25-26页 |
(五)现实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与标准 | 第27-36页 |
第一节 管辖权基础 | 第27-29页 |
(一)直接管辖的规则 | 第27-28页 |
(二)间接管辖的标准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终局性要求 | 第29-31页 |
(一)对“终局性”的理解 | 第30页 |
(二)终局性认定的依据和标准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公共秩序保留 | 第31-33页 |
(一)对公共秩序的理解 | 第31-32页 |
(二)对公共秩序的适用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正当法律程序 | 第33-36页 |
(一)正当程序的具体内涵 | 第33-34页 |
(二)正当程序的具体适用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国际私法会议第五次会议草案评析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草案概述 | 第36-37页 |
(一)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对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立法尝试 | 第36-37页 |
(二)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草案的内容概况 | 第37页 |
第二节 草案的适用范围 | 第37-39页 |
(一)直接适用的事项 | 第38页 |
(二)排除适用的事项 | 第38-39页 |
(三)草案适用的其他问题 | 第39页 |
第三节 承认与执行的条件 | 第39-42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二)肯定性条件 | 第40页 |
(三)否定性条件 | 第40-42页 |
第四节 对草案的评析 | 第42-44页 |
(一)草案对“民商事”和“判决”的界定 | 第42页 |
(二)草案对于管辖权的规定 | 第42-43页 |
(三)草案对于承认与执行的条件规定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中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制度与完善 | 第44-54页 |
第一节 我国法院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及评析 | 第44-46页 |
(一)国际公约 | 第44页 |
(二)双边司法协定 | 第44-45页 |
(三)国内法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我国法院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事判决的条件及评析 | 第46-49页 |
(一)双边司法协助条款关于承认与执行的条件规定 | 第46-48页 |
(二)互惠关系在我国的适用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我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制度的完善 | 第49-54页 |
(一)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9-51页 |
(二)互惠原则的弱化 | 第51-52页 |
(三)促进双边协定和国际公约的缔结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