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帮助行为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五)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一、中立帮助行为基本问题概述 | 第14-22页 |
(一)中立帮助行为责任认定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论假设 | 第14-15页 |
2、中立帮助行为的现实争议 | 第15-16页 |
(二)中立帮助行为在刑法中的界定 | 第16-20页 |
1、中立帮助行为的定义 | 第16-17页 |
2、中立帮助行为的特征 | 第17-18页 |
3、中立帮助行为与片面帮助犯理论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三)我国刑法对中立帮助行为的态度 | 第20-22页 |
二、中立帮助行为的责任范围之理论争议 | 第22-31页 |
(一)全面处罚说 | 第22页 |
(二)限制处罚说 | 第22-29页 |
1、主观说 | 第23-24页 |
2、客观说 | 第24-28页 |
3、折衷说 | 第28-29页 |
(三)本文观点 | 第29-31页 |
三、中立帮助行为的责任认定标准 | 第31-38页 |
(一)中立帮助行为客观“不法”的认定 | 第31-34页 |
1、中立帮助行为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 | 第31-33页 |
2、中立帮助行为造成了刑法上的法益侵害 | 第33-34页 |
(二)中立帮助行为主观“不法”的认定 | 第34-38页 |
1、认识因素的认定标准 | 第34-36页 |
2、意志因素的认定标准 | 第36-37页 |
3、中立帮助行为主观方面的几种类型 | 第37-38页 |
四、中立帮助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 第38-48页 |
(一)商品销售中的中立帮助行为 | 第38-40页 |
1、日常使用物的销售行为 | 第38-39页 |
2、日常使用危险物的行为 | 第39页 |
3、法禁物的销售行为 | 第39-40页 |
(二)提供服务行为中的中立帮助行为 | 第40-45页 |
1、运输服务行为 | 第40-41页 |
2、专业知识服务行为 | 第41-42页 |
3、广告服务行为 | 第42页 |
4、网络服务行为 | 第42-45页 |
(三)日常生活中的中立帮助行为 | 第45-48页 |
1、履行民事义务的日常生活行为 | 第45-46页 |
2、其他日常生活行为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