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8页 |
| 1.3.1 建筑工业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2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2页 |
| 2.1 建筑工业化 | 第22-24页 |
| 2.1.1 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 | 第22-23页 |
| 2.1.2 建筑工业化质量特征 | 第23-24页 |
| 2.2 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管 | 第24-27页 |
| 2.2.1 工程质量管理 | 第24页 |
| 2.2.2 政府监管职能 | 第24-25页 |
| 2.2.3 政府质量监管 | 第25-27页 |
| 2.3 层次分析-熵权法 | 第27-31页 |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7-28页 |
| 2.3.2 熵权法 | 第28-29页 |
| 2.3.3 层次分析-熵权法 | 第29-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建筑工业化质量政府监管效果评价体系 | 第32-42页 |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功能 | 第32-33页 |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页 |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32-33页 |
| 3.2 建筑工业化质量政府监管效果中缺陷识别 | 第33-39页 |
| 3.2.1 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监管缺陷 | 第33-35页 |
| 3.2.2 构配件工厂化生产阶段监管缺陷 | 第35-36页 |
| 3.2.3 现场施工阶段监管缺陷 | 第36-38页 |
| 3.2.4 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监管缺陷 | 第38-39页 |
| 3.3 建筑工业化质量政府监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建筑工业化质量政府监管效果评价 | 第42-55页 |
| 4.1 监管缺陷指标权重 | 第42-52页 |
| 4.1.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2-49页 |
| 4.1.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9-51页 |
| 4.1.3 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复合指标权重 | 第51-52页 |
| 4.2 建筑工业化质量政府监管效果关键缺陷及优化建议 | 第52-5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7页 |
| 5.1 文章总结 | 第55页 |
| 5.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