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芴并噻吩基电子受体的制备和光电性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第11-12页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征第12-16页
        1.3.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13页
        1.3.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第13-15页
        1.3.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第15-16页
    1.4 小分子受体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第16-22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2-25页
第2章 以芴并噻吩为核绕丹宁为端基的受体材料 TFDTBR 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第25-46页
    2.1 引言第25-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3页
        2.2.1 主要原料第27页
        2.2.2 表征仪器与条件第27-28页
        2.2.3 器件的制备与表征第28-29页
        2.2.4 TFDTBR 的合成第29-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2.3.1 合成简述第33-34页
        2.3.2 热稳定性第34页
        2.3.3 固体结构第34-35页
        2.3.4 光学吸收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第35-37页
        2.3.5 器件的光伏性能第37-40页
        2.3.6 载流子的产生、输运以及复合第40-43页
        2.3.7 活性层形貌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以芴并噻吩为核氰亚甲基靛酮为端基的受体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第46-67页
    3.1 引言第46-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55页
        3.2.1 主要原料第48页
        3.2.2 表征仪器与条件第48-49页
        3.2.3 器件的制备与表征第49-50页
        3.2.4 DICTFDT-OH、DICTDT-OE 以及 DICTFDT 的合成第50-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66页
        3.3.1 合成简述第55-56页
        3.3.2 热稳定性第56页
        3.3.3 光学吸收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第56-59页
        3.3.4 器件的光伏性能第59-61页
        3.3.5 载流子的产生、输运以及复合第61-64页
        3.3.6 固体结构第64-65页
        3.3.7 活性层形貌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8-79页
附录A:化合物的~1H NMR 和~(13)C NMR 谱图第79-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特性研究
下一篇: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