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0-13页 |
1.2.1 锂二次电池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1.2.2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构建 | 第12-13页 |
1.3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无机固体电解质 | 第16-20页 |
1.3.2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 第20-21页 |
1.4 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5 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6 本论文工作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6.1 本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26页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8-47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与测试 | 第28-32页 |
2.2.1 实验原料与制备工艺 | 第28-30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2.2.3 测试与表征 | 第30-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2.3.1 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 | 第32-37页 |
2.3.2 LLZO含量对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锂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3 LLZO含量对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2.3.4 LLZO含量对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化学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5 LLZO含量对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电化学窗口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6 LLZO含量对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迁移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性能研究 | 第47-56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与测试 | 第47-50页 |
3.2.1 实验原料与制备工艺 | 第47-50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50页 |
3.2.3 测试与表征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3.3.1 复合正极配比对LFP//LLZO/PEO//Li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2 LFP//LLZO/PEO//Li全固态电池的室温(30℃)性能研究 | 第52-53页 |
3.3.3 LFP//LLZO/PEO//Li全固态电池的高温(60℃)性能研究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特性研究 | 第56-66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与测试 | 第57-59页 |
4.2.1 实验原料与制备工艺 | 第57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57-58页 |
4.2.3 测试与表征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4.3.1 LLZO/PEO复合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特性研究 | 第59-62页 |
4.3.2 PEDOT-co-PEG聚合物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特性研究 | 第62-63页 |
4.3.3 LFP//LLZO/PEO//改性Li全固态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