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大热输入焊接船板钢 | 第12-16页 |
1.2.1 国外大热输入焊接钢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大热输入焊接钢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3 船用钢板的技术现状 | 第14-16页 |
1.3 高效埋弧焊发展状况及应用 | 第16-19页 |
1.3.1 双(多)电源串列双(多)丝埋弧焊 | 第16-17页 |
1.3.2 单电源双(多)丝埋弧焊 | 第17-18页 |
1.3.3 金属粉末多丝埋弧焊 | 第18页 |
1.3.4 其他高效埋弧焊接方法 | 第18-19页 |
1.4 埋弧焊焊接材料 | 第19-21页 |
1.4.1 国内外埋弧焊接材料的生产发展 | 第19-20页 |
1.4.2 焊剂的主要渣系及船用焊剂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22-33页 |
2.1 试验用钢板 | 第22-23页 |
2.2 试验仪器及装置 | 第23-26页 |
2.2.1 焊接试验设备: | 第23页 |
2.2.2 DK7740线切割机床 | 第23页 |
2.2.3 CMM200金相显微镜 | 第23-24页 |
2.2.4 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 | 第24页 |
2.2.5 JXA-8230型电子探针 | 第24-25页 |
2.2.6 SHT4605液压万能试验机 | 第25页 |
2.2.7 JBW-300B型冲击试验机 | 第25-26页 |
2.3 FCB焊接试验 | 第26-29页 |
2.3.1 FCB焊接工艺 | 第26-27页 |
2.3.2 埋弧实芯焊丝的选择 | 第27页 |
2.3.3 母材及焊接材料的选用 | 第27-28页 |
2.3.4 试验设备 | 第28页 |
2.3.5 FCB三丝埋弧焊焊接试验 | 第28-29页 |
2.4 组织观察与分析 | 第29-31页 |
2.4.1 试样的制备 | 第29-30页 |
2.4.2 组织观察 | 第30页 |
2.4.3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30页 |
2.4.4 电子探针分析 | 第30-31页 |
2.4.5 XRD物相分析 | 第31页 |
2.5 性能试验 | 第31-33页 |
2.5.1 拉伸试验 | 第31-32页 |
2.5.2 冲击试验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分析 | 第33-55页 |
3.1 焊接接头宏观分析 | 第33-34页 |
3.2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 第34-48页 |
3.2.1 不同焊剂焊缝上部的分析对比 | 第36-37页 |
3.2.2 不同母材与厚度焊缝上部的分析对比 | 第37-39页 |
3.2.3 不同焊剂焊缝中、下部的分析对比 | 第39-40页 |
3.2.4 不同母材与厚度焊缝中、下部的分析对比 | 第40-42页 |
3.2.5 不同焊剂熔合线附近焊缝的分析对比 | 第42-45页 |
3.2.6 不同母材与厚度熔合线处焊缝的分析对比 | 第45-48页 |
3.3 焊缝扫描显微组织及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3.4 焊缝区物相分析 | 第51-53页 |
3.5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53-55页 |
3.5.1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页 |
3.5.2 冲击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组织与韧性分析 | 第55-71页 |
4.1 熔合区的显微组织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62页 |
4.1.1 不同焊剂熔合线上部的分析对比 | 第55-57页 |
4.1.2 不同母材与厚度熔合线处上部的分析对比 | 第57-58页 |
4.1.3 不同焊剂熔合线处中、下部的分析对比 | 第58-60页 |
4.1.4 不同母材与厚度熔合线处中、下部的分析对比 | 第60-62页 |
4.2 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9页 |
4.2.1 不同焊剂热影响区的分析对比 | 第63-66页 |
4.2.2 不同母材与厚度热影响区的分析对比 | 第66-69页 |
4.3 高强度船体钢接头热影响区部分韧性分析 | 第69-71页 |
4.3.1 焊接热影响区的冶金影响 | 第69-70页 |
4.3.2 热影响区部分的冶金韧化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