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特用阔叶树类论文--橡胶树论文

巴西橡胶树遗传图谱第5、10号连锁群15个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25页
    1.1 橡胶树种质资源概述第11-12页
    1.2 巴西橡胶树分子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遗传图谱概述第12-13页
        1.2.2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3页
        1.2.3 橡胶树分子遗传图谱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细胞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1 细胞遗传图谱概述第15页
        1.3.2 细胞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5-16页
        1.3.3 细胞遗传图谱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巴西橡胶树细胞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5 原位杂交在植物上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5.1 原位杂交的概念及原理第19-20页
        1.5.2 原位杂交应用第20-21页
    1.6 原位PCR在植物上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6.1 原位PCR概述第21-22页
        1.6.2 原位PCR应用第22-23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7.1 目的意义第23-24页
        1.7.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9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页
        2.1.2 生化试剂第25页
        2.1.3 主要器材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9页
        2.2.1 橡胶树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第26-27页
        2.2.2 橡胶树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第27-29页
        2.2.3 特异性引物的合成和筛选第29-30页
        2.2.4 特异性引物的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第30-32页
        2.2.5 特异性条带回收纯化第32页
        2.2.6 序列比对第32-33页
        2.2.7 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第33页
        2.2.8 原位PCR操作流程第33-35页
        2.2.9 荧光原位杂交操作流程第35-38页
        2.2.10 染色体上信号位点的位置计算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63页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9-40页
    3.2 遗传标记特异DNA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比对结果第40-42页
    3.3 巴西橡胶树5号连锁群的8个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分析第42-50页
        3.3.1 gHbCIR637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2-43页
        3.3.2 gHbCIR486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3-44页
        3.3.3 gHbCIR208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4-45页
        3.3.4 gHbCIR495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5-46页
        3.3.5 gHbCIR657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6-47页
        3.3.6 gHbCIR566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7-48页
        3.3.7 gHbCIR461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8-49页
        3.3.8 gHbCIR240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49-50页
    3.4 巴西橡胶树10号连锁群4个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分析第50-54页
        3.4.1 gHbCIR113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50-51页
        3.4.2 gHbCIR347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51-52页
        3.4.3 gHbCIR570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52-53页
        3.4.4 M338遗传标记的物理定位结果第53-54页
    3.5 巴西橡胶树部分遗传标记的双探针原位杂交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3.5.1 第5连锁群的gHbCIR240和第10连锁群的gHbCIR82遗传标记的双探针原位杂交结果第54-55页
        3.5.2 第10连锁群的gHbCIR347和gHbCIR168遗传标记的双探针原位杂交结果第55-56页
        3.5.3 第10连锁群的gHbCIR36和gHbCIR82遗传标记的双探针原位杂交结果第56-58页
    3.6 巴西橡胶树连锁群的物理定位与其对应染色体的整合第58-63页
4. 讨论第63-66页
    4.1 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的优化第63页
    4.2 原位PCR和原位杂交中信号检出率和信号点个数第63页
    4.3 关于遗传标记与已定位的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的讨论第63-64页
    4.4 关于含有已定位遗传标记的基因组scaffold的染色体归属第64-66页
5.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图1第73-75页
附图2第75-77页
附图3第77-81页
附图4第81-82页
附图5第82-85页
附图6第85-88页
附图7第88-89页
附图8第89-92页
附图9第92-93页
附图10第93-96页
附图11第96-99页
附图12第99-102页
附图13第102-105页
附图14第105-106页
附图15第106-108页
附录1:试剂的配制第108-110页
附录2:缩略语第110-111页
本研究资金来源第11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橡副珠蜡蚧与2种蚂蚁和1种寄生蜂之间部分分泌物的活性研究
下一篇: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与智慧调控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