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标准体系研究--以耐高温工业机器人防护服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1 标准与标准化 | 第16页 |
2.1.1 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 第16页 |
2.1.2 标准化的含义及意义 | 第16页 |
2.2 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16-18页 |
2.2.1 标准体系 | 第16页 |
2.2.2 标准体系构建 | 第16-17页 |
2.2.3 标准化系统工程 | 第17页 |
2.2.4 我国标准体系现状 | 第17-18页 |
2.3 工业机器人 | 第18-20页 |
2.3.1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 第18页 |
2.3.2 工业机器人种类与形式 | 第18页 |
2.3.3 工业机器人使用与维护 | 第18-20页 |
3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3.1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发展现状 | 第20页 |
3.2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种类与形式 | 第20-22页 |
3.3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材料性能与分类 | 第22-23页 |
3.4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 第23-26页 |
3.5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标准研究 | 第26-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标准体系构建 | 第28-52页 |
4.1 工业机器人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4.1.1 分类层次结构 | 第28-29页 |
4.1.2 神经路径结构 | 第29-30页 |
4.1.3 矩阵结构 | 第30-31页 |
4.2 防护服标准统计与分类 | 第31-38页 |
4.2.1 防护服标准统计 | 第31-34页 |
4.2.2 防护服标准分类 | 第34-38页 |
4.3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性能要求选取 | 第38-43页 |
4.3.1 高温类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性能要求选取 | 第38-39页 |
4.3.2 化学类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性能要求选取 | 第39-40页 |
4.3.3 静电类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性能要求选取 | 第40-41页 |
4.3.4 通用要求要素的选取 | 第41-42页 |
4.3.5 其他要求要素的选取 | 第42-43页 |
4.4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试验方法的选取 | 第43-50页 |
4.4.1 高温类工业机器人防护服试验方法选取 | 第43-48页 |
4.4.2 工业机器人防护服通用性能要求选取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耐高温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标准开发 | 第52-76页 |
5.1 标准的编写 | 第52-56页 |
5.1.1 标准编写的基本知识 | 第52-54页 |
5.1.2 标准编写规则 | 第54-56页 |
5.2 耐高温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技术要求 | 第56-67页 |
5.2.1 耐高温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测试标准选取 | 第56-57页 |
5.2.2 耐高温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性能检测 | 第57-67页 |
5.3 耐高温工业机器人防护服标准 | 第67-76页 |
6 结论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本文的局限性 | 第7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