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生物基聚合物及复合材料 | 第12-16页 |
1.2.1 PHBV的性能 | 第12-15页 |
1.2.2 PHBV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 第15-16页 |
1.3 纤维素纳米晶(CNC) | 第16-22页 |
1.3.1 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 | 第17-19页 |
1.3.2 纤维素纳米晶的性能及改性 | 第19-21页 |
1.3.3 纤维素纳米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氧化石墨烯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可回收的柠檬酸/盐酸和硫酸制备高产量的纤维素纳米晶及其性能研究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4 材料的表征测试 | 第26-27页 |
2.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26页 |
2.4.2 CNC的产率 | 第26页 |
2.4.3 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26页 |
2.4.4 X-衍射光谱测定(XRD) | 第26-27页 |
2.4.5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7页 |
2.4.6 热重分析(TGA) | 第27页 |
2.5 乳液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7页 |
2.5.1 乳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5.2 乳液形貌 | 第27页 |
2.5.3 乳液的储存稳定性 | 第27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27-37页 |
2.6.1 形貌分析 | 第27-29页 |
2.6.2 产率 | 第29-30页 |
2.6.3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2.6.4 化学结构和基团含量 | 第31页 |
2.6.5 热稳定性 | 第31-33页 |
2.6.6 乳液的制备和表征 | 第33-36页 |
2.6.7 乳液稳定性 | 第36-37页 |
2.7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纤维素纳米晶/氧化石墨烯协同增强增韧生物聚酯机理的研究 | 第38-57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3.1 氧化石墨烯(GO)接枝CNC的制备 | 第39-40页 |
3.3.2 PHBV纳米复合膜的制备 | 第40-41页 |
3.4 表征 | 第41-43页 |
3.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41页 |
3.4.2 光学性能(UV-vis) | 第41页 |
3.4.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第41页 |
3.4.4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41页 |
3.4.5 热重分析(TGA) | 第41页 |
3.4.6 热降解分析 | 第41-42页 |
3.4.7 非等温结晶(DSC) | 第42页 |
3.4.8 热台偏光显微镜(POM) | 第42页 |
3.4.9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2页 |
3.4.10 吸水率 | 第42页 |
3.4.11 水蒸气透过率(WVP) | 第42-43页 |
3.4.12 迁移性能测试 | 第43页 |
3.4.13 抗菌性能测试 | 第4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3.5.1 截面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3.5.2 光学性能 | 第44-45页 |
3.5.3 化学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3.5.4 晶体结构 | 第46页 |
3.5.5 热稳定性 | 第46-48页 |
3.5.6 热降解分析 | 第48-49页 |
3.5.7 非等温结晶性能 | 第49-51页 |
3.5.8 球晶分析 | 第51-52页 |
3.5.9 力学性能 | 第52-53页 |
3.5.10 阻隔和迁移性能 | 第53-54页 |
3.5.11 抗菌性能 | 第54-56页 |
3.6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