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作用下预应力连续梁桥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3-24页 |
1.4.2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24-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火灾温度场模拟及火灾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26-40页 |
2.1 火灾温度场模拟及其材料热工参数 | 第26-31页 |
2.1.1 火灾温度场等效时间模型 | 第26-29页 |
2.1.2 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 第29-31页 |
2.2 火灾情况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1-36页 |
2.2.1 抗压强度 | 第31-33页 |
2.2.2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 第33-34页 |
2.2.3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34-36页 |
2.3 火灾情况下预应力钢筋的力学性能变化 | 第36-38页 |
2.3.1 火灾情况下预应力钢筋强度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2.3.2 火灾情况下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2.3.3 火灾情况下预应力钢筋比例极限退化规律 | 第38页 |
2.4 火灾情况下普通钢筋的力学性能 | 第38-39页 |
2.4.1 火灾情况下普通钢筋强度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2.4.2 火灾情况下普通钢筋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 第39页 |
2.4.3 火灾情况下普通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第40-48页 |
3.1 稳态传热和瞬态传热 | 第40-41页 |
3.1.1 稳态传热 | 第40页 |
3.1.2 瞬态传热 | 第40-41页 |
3.2 热传导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41-44页 |
3.2.1 结构温度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3-44页 |
3.3 混凝土温度场的有限差分法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模型建立 | 第48-61页 |
4.1 大嶝桥基本信息 | 第48-49页 |
4.2 ANSYS Workbench仿真平台 | 第49-50页 |
4.3 材料特性及相应的热工参数选取 | 第50-52页 |
4.3.1 混凝土热工参数 | 第50-51页 |
4.3.2 高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1页 |
4.3.3 高温作用对钢筋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高温作用对钢绞线的影响 | 第52页 |
4.4 火灾温度场等效时间模型 | 第52页 |
4.5 计算模型 | 第52-58页 |
4.5.1 单元选择 | 第53-55页 |
4.5.2 预应力筋的分析方法 | 第55-58页 |
4.6 模型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不同受火工况下桥梁力学性能分析 | 第61-92页 |
5.1 工程背景 | 第61-62页 |
5.2 桥面受火 | 第62-73页 |
5.2.1 火荷载工况 | 第62-63页 |
5.2.2 关键点选取 | 第63页 |
5.2.3 命名规则 | 第63-64页 |
5.2.4 温度场分析 | 第64-66页 |
5.2.5 挠度时程分析 | 第66-67页 |
5.2.6 预应力筋应力时程分析 | 第67-68页 |
5.2.7 剪力滞时程分析 | 第68-73页 |
5.3 桥下受火 | 第73-84页 |
5.3.1 火荷载工况 | 第73-75页 |
5.3.2 关键点选取 | 第75页 |
5.3.3 命名规则 | 第75-76页 |
5.3.4 温度场分析 | 第76-80页 |
5.3.5 挠度时程分析 | 第80-81页 |
5.3.6 剪力滞时程分析 | 第81-83页 |
5.3.7 预应力筋应力时程分析 | 第83-84页 |
5.4 内部受火 | 第84-90页 |
5.4.1 火荷载工况 | 第84-85页 |
5.4.2 关键点选取 | 第85页 |
5.4.3 命名规则 | 第85-86页 |
5.4.4 温度场分析 | 第86-87页 |
5.4.5 挠度时程分析 | 第87-88页 |
5.4.6 剪力滞时程分析 | 第88-90页 |
5.4.7 预应力筋应力时程分析 | 第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大嶝桥受火实例分析 | 第92-104页 |
6.1 火灾工程概况 | 第92-93页 |
6.2 结构温度场分析 | 第93-95页 |
6.2.1 结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93-95页 |
6.3 自重作用下桥梁受火前后力学性能分析 | 第95-96页 |
6.4 车道荷载作用下桥梁受火前后力学性能分析 | 第96-100页 |
6.4.1 正载情况 | 第96-98页 |
6.4.2 偏载情况 | 第98-100页 |
6.5 火灾对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影响 | 第100-102页 |
6.5.1 自重作用下桥梁受火前后分析 | 第100-101页 |
6.5.2 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桥梁受火前后分析 | 第101-102页 |
6.5.3 直接受火处底板材料性能的变化 | 第10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105页 |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7.3 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