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关于市级人大立法权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关于市级人大立法权行使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三) 简要评价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二) 实证分析法 | 第15页 |
四、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 提出了强化保障人大主导作用发挥的观点 | 第15页 |
(二) 提出了统筹建设鞍山市人大立法队伍的观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市级人大立法权行使概述 | 第16-20页 |
一、市级人大立法权的权属性质 | 第16-17页 |
(一) 立法权 | 第16-17页 |
(二) 地方立法权 | 第17页 |
二、市级人大立法权行使的法律依据 | 第17-19页 |
(一) 宪法 | 第18页 |
(二) 立法法 | 第18-19页 |
(三)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 第19页 |
三、市级人大立法权行使的原则 | 第19-20页 |
(一) 遵循上位法原则 | 第19页 |
(二) 科学民主立法原则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0-27页 |
一、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的现状 | 第20页 |
(一) 鞍山市人大地方立法概况 | 第20页 |
(二) 鞍山市人大行使立法权的主要做法 | 第20页 |
二、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一) 立法权权限行使不充分 | 第21页 |
(二) 立法权行使被动性强 | 第21-22页 |
(三) 法规草案起草、审议权行使模式化 | 第22页 |
(四) 行使立法权履职能力不强 | 第22页 |
三、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2-27页 |
(一) 法律层面:立法权配置本身不健全 | 第22-24页 |
(二) 政治层面:政治传统与社会基础制约 | 第24-25页 |
(三) 管理层面:立法权运行机制先天不足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强化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的具体对策 | 第27-36页 |
一、加强对市级人大立法权行使的理论研究 | 第27-28页 |
(一) 加强对我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的研究 | 第27页 |
(二) 加强对市级地方政治权力结构的研究 | 第27-28页 |
二、强化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的政治基础 | 第28-30页 |
(一) 明确市级人大立法权行使的政治空间 | 第28-29页 |
(二) 培育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的政治氛围 | 第29-30页 |
三、畅通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的运行机制 | 第30-34页 |
(一) 完善多元化的需求触发机制 | 第30-31页 |
(二) 建立分层化的需求评估机制 | 第31-32页 |
(三) 完善立法权行使机制 | 第32-34页 |
四、强化鞍山市人大立法队伍建设 | 第34-36页 |
(一) 引入优秀的立法人才 | 第34页 |
(二) 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34-35页 |
(三) 借力高校或民间智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6-38页 |
一、市级人大立法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 第36页 |
二、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得到逐步解决 | 第36页 |
三、解决好鞍山市人大立法权行使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 第36-37页 |
四、论文不足和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