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感知主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对社会排斥共情的影响--来自事件相关电位与眼动的证据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20页
    1.1 共情第10-17页
        1.1.1 共情的概念及意义第10-11页
        1.1.2 共情的神经机制第11-13页
        1.1.3 疼痛共情第13-15页
            1.1.3.1 生理疼痛共情第13-14页
            1.1.3.2 社会排斥共情第14-15页
        1.1.4 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2 社会经济地位第17-20页
        1.2.1 社会经济地位的定义第17页
        1.2.2 客观经济地位第17页
        1.2.3 主观经济地位第17-18页
        1.2.4 社会经济地位与疼痛共情第18-20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第20-23页
    2.1 问题提出第20-23页
        2.1.1 前人研究的缺陷第20-21页
        2.1.2 研究假设第21页
        2.1.3 研究意义第21-22页
        2.1.4 研究创新第22-23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23-40页
    3.1 实验方法第23-27页
        3.1.1 实验设计第23页
        3.1.2 被试第23-24页
        3.1.3 实验材料第24-25页
        3.1.4 实验过程第25-27页
    3.2 实验结果第27-40页
        3.2.1 行为数据结果第27页
        3.2.2 ERP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7-35页
        3.2.3 眼动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5-38页
        3.2.4 脑电结果与眼动结果的相关第38-40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40-47页
    4.1 行为学结果讨论第40页
    4.2 脑电结果讨论第40-43页
        4.2.1 N1第40-41页
        4.2.2 P1第41页
        4.2.3 N2第41-42页
        4.2.4 LPC第42-43页
    4.3 眼动结果讨论第43-45页
        4.3.1 注视时间第43页
        4.3.2 瞳孔直径的变化值第43-44页
        4.3.3 注视次数第44-45页
    4.4 眼动与脑电相关第45页
    4.5 主要结论第45-46页
    4.6 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论幸福
下一篇:重庆市小学3—6年级留守儿童自尊水平与焦虑感和孤独感的相关研究--以西永两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