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的偏离与矫正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与预期成效 | 第12-15页 |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背景 | 第12-13页 |
一、刑事案件的显著增长 | 第12页 |
二、员额制改革下办案法官、检察官的减少 | 第12-13页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引导 | 第13页 |
四、认罪认罚从宽刑事理念的制度化需求 | 第13页 |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预期成效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考察 | 第15-26页 |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效果的大数据评估思路 | 第15-19页 |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效果的数据呈现 | 第19-26页 |
一、被告人强制措施指标 | 第19-22页 |
二、被告人辩护指标 | 第22-23页 |
三、被告人量刑指标 | 第23-24页 |
四、诉讼效率指标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的现实偏离 | 第26-30页 |
第一节 被告人权利保障方面的现实偏离 | 第26-28页 |
一、刑事拘留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 第26-27页 |
二、被告人辩护质量亟待提升 | 第27页 |
三、一年以下轻罪率仍有提升空间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诉讼效率方面的现实偏离 | 第28-30页 |
一、局限于轻罪案件 | 第28页 |
二、存在庭审形式化风险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偏离预期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第一节 刑事拘留率偏高的成因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整体辩护质量低的成因 | 第31页 |
第三节 量刑优惠不明显的成因 | 第31-32页 |
第四节 适用范围过窄的成因 | 第32页 |
第五节 庭审形式化的成因 | 第32-34页 |
第五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矫正路径探讨 | 第34-38页 |
第一节 推动认罪认罚案件强制措施非羁押化 | 第34页 |
第二节 鼓励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保证量刑优惠实质化 | 第35-36页 |
一、明确“认罪认罚”这一量刑情节的适用顺位 | 第35页 |
二、规范“认罪认罚”这一量刑情节的从宽尺度 | 第35页 |
三、形成有层次的量刑激励 | 第35-36页 |
第四节 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扩大化 | 第36-37页 |
一、允许被追诉人“认罪不认罚” | 第36页 |
二、保障被追诉人知情权 | 第36-37页 |
第五节 实现认罪认罚案件庭审实质化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