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1-14页 |
1.2.1 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研究小结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研究 | 第15-17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7-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量化解析模型构建 | 第21-34页 |
2.1 模型构建的理论假设 | 第21页 |
2.2 指标提取与量化方式 | 第21-32页 |
2.2.1 城市滨水活力与环境要素指标选取 | 第22-28页 |
2.2.2 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要素与活力要素指标量化方式 | 第28-32页 |
2.3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量化解析模型构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环境与人群活力量化特征 | 第34-55页 |
3.1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环境要素量化特征研究 | 第34-44页 |
3.1.1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概况 | 第34-35页 |
3.1.2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环境要素量化特征 | 第35-44页 |
3.2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人群活力量化特征研究 | 第44-52页 |
3.2.1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强度特征 | 第44-47页 |
3.2.2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波动特征 | 第47-49页 |
3.2.3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52页 |
3.3 小结——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量化解析数据库建立 | 第52-55页 |
第四章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解析研究 | 第55-70页 |
4.1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综合解析 | 第55-58页 |
4.1.1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8页 |
4.2 基于活力类型的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解析 | 第58-65页 |
4.2.1 活力强度变化型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解析 | 第58-60页 |
4.2.2 活力强度一致型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解析 | 第60-62页 |
4.2.3 活力波动协同型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解析 | 第62-63页 |
4.2.4 活力波动差异型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解析 | 第63-65页 |
4.3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与内在机制解析 | 第65-70页 |
4.3.1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的共性影响要素及内在机制解析 | 第65-67页 |
4.3.2 南京秦淮河滨水空间活力的差异性影响要素及内在机制解析 | 第67-7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70-74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5.2 主要创新 | 第71-72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4页 |
索引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