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 第17-33页 |
2.1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 | 第17-21页 |
2.1.1 人体组织光学特性 | 第17-19页 |
2.1.2 Lambert-Beer定律 | 第19-21页 |
2.2 传统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 第21-30页 |
2.2.1 双波长透射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 第22-24页 |
2.2.2 双波长反射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 第24-27页 |
2.2.3 双波长在低血氧饱和度测量时的缺陷 | 第27-30页 |
2.3 多波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多波长脉搏血氧饱和度硬件系统 | 第33-52页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3页 |
3.2 测量部位选择 | 第33-36页 |
3.3 STM32F103微处理器 | 第36-38页 |
3.4 血氧探头设计与制作 | 第38-43页 |
3.4.1 光源波长和光电探测器的选择 | 第38-41页 |
3.4.2 光源驱动电路设计 | 第41-43页 |
3.5 前端信号采集模拟电路的设计 | 第43-46页 |
3.5.1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43页 |
3.5.2 滤波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3.5.3 交流放大电路 | 第46页 |
3.6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3.7 系统数字电路设计 | 第47-50页 |
3.7.1 系统时钟模块 | 第47-48页 |
3.7.2 信号采集模数转换模块 | 第48页 |
3.7.3 液晶显示模块 | 第48-49页 |
3.7.4 串口通讯模块 | 第49-50页 |
3.8 采集系统 | 第50-5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多波长脉搏血氧饱和度软件平台 | 第52-66页 |
4.1 软件总体设计框架 | 第52-53页 |
4.2 STM32F103软件设计流程 | 第53-54页 |
4.2.1 系统时序控制 | 第53页 |
4.2.2 液晶显示流程 | 第53-54页 |
4.2.3 串行通信流程 | 第54页 |
4.3 血氧信号处理 | 第54-63页 |
4.3.1 信号误差来源 | 第54-56页 |
4.3.2 滑动平均滤波消除高频噪声 | 第56-57页 |
4.3.3 基于小波变换与中值滤波法消除基线漂移 | 第57-59页 |
4.3.4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方法消除运动伪迹 | 第59-62页 |
4.3.5 脉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的计算 | 第62-63页 |
4.4 上位机软件界面设计与显示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多波长脉搏血氧饱和度定标 | 第66-70页 |
5.1 定标方法简述 | 第66-67页 |
5.2 多波长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定标实验设计 | 第67页 |
5.3 实验测试与传统测量方法对比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