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水乡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意蕴 | 第14-22页 |
一、水乡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4-16页 |
1、水乡生态环境的定义 | 第14-15页 |
2、水乡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水乡生态的环境伦理价值 | 第16-17页 |
三、人水关系伦理是环境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17-19页 |
1、人与水乡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 | 第17-18页 |
2、人类对于水乡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 第18-19页 |
四、水乡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基本途径 | 第19-22页 |
1、人水和谐的伦理渊源 | 第19-20页 |
2、人水和谐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第22-29页 |
一、水是人类依存的必要条件 | 第22-24页 |
1、水是维系地球一切生命的来源 | 第22-23页 |
2、水与人类文明的发源密不可分 | 第23-24页 |
3、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24页 |
二、保护水乡环境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 第24-25页 |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 | 第25-29页 |
1、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水乡自然环境的保护 | 第25-26页 |
2、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水文化的继承 | 第26-27页 |
3、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吴越文化延续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水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 第29-35页 |
一、伦理观念淡漠引发水乡人文传统的破坏 | 第29-32页 |
1、传统人文环境遭到破坏 | 第29-31页 |
2、“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负面影响 | 第31-32页 |
二、制度伦理失范造成水乡发展结构失衡 | 第32-33页 |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制度伦理设计导致自然生态格局失衡 | 第32页 |
2、以商业为中心的经营体制导致传统人文格局的失衡 | 第32-33页 |
三、生态意识淡薄导致水乡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 第35-44页 |
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35-36页 |
二、促进水乡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兼容 | 第36-37页 |
三、实现水乡资源公平正义的合理配置 | 第37-39页 |
四、实现水乡建设中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 第39-40页 |
五、融合并继承“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 第40-41页 |
六、吸收国内外文化中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 | 第41-44页 |
第五章 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 | 第44-53页 |
一、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44-46页 |
1、加强水乡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 第44-45页 |
2、树立全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 第45-46页 |
3、提升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道德理性认识 | 第46页 |
二、在尊重水乡自身规律基础上的合理规划 | 第46-49页 |
1、维持水乡物质形态的完整性 | 第46-47页 |
2、建立德治与法治共同作用的规范机制 | 第47-49页 |
三、在保护水乡传统遗存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 | 第49-50页 |
1、以旧修旧,以存其真 | 第49页 |
2、古为今用,彰显个性 | 第49-50页 |
四、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水乡进行有序开发 | 第50-53页 |
1、构建水乡之间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 第50-51页 |
2、完善兼顾群体利益的多方参与机制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详细摘要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