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导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2.1 国内主要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2.2 国外主要研究综述 | 第22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2 创新点 | 第23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4.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 | 第23页 |
1.4.2 早期革命话语 | 第23-25页 |
2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背景 | 第25-40页 |
2.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陷入困境 | 第25-27页 |
2.1.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的构成 | 第25-26页 |
2.1.2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的局限性 | 第26-27页 |
2.2 “俄式”与“本土式”革命话语的融合 | 第27-31页 |
2.2.1 “俄式”革命话语的传播 | 第28-29页 |
2.2.2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初步中国化 | 第29-31页 |
2.3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概述 | 第31-40页 |
2.3.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背景 | 第31-34页 |
2.3.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过程 | 第34-40页 |
3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实践 | 第40-55页 |
3.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形成 | 第40-45页 |
3.1.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概况 | 第40-42页 |
3.1.2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自身的“革命改造” | 第42-45页 |
3.2 “革命斗争”话语的构建 | 第45-48页 |
3.2.1 对资产主义本质的揭批 | 第45-47页 |
3.2.2 对无产阶级斗争的阐述 | 第47-48页 |
3.3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话语的构建 | 第48-51页 |
3.3.1 建党理念与党建话语 | 第48-50页 |
3.3.2 无产阶级专政话语 | 第50-51页 |
3.4 “联合革命”话语的构建 | 第51-55页 |
3.4.1 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 | 第52-53页 |
3.4.2 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 | 第53-55页 |
4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分析 | 第55-73页 |
4.1 主体思想的转变 | 第55-59页 |
4.1.1 由称颂法兰西文明到揭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 第55-57页 |
4.1.2 由提倡工读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话语的转变 | 第57-59页 |
4.2 话语内容的特点 | 第59-62页 |
4.2.1 话语的阶级性 | 第60-61页 |
4.2.2 话语的民族性 | 第61-62页 |
4.3 传播载体的运用 | 第62-66页 |
4.3.1 组织工会与建立团体 | 第63-64页 |
4.3.2 创办刊物与宣传革命话语 | 第64-66页 |
4.4 构建方式的审思 | 第66-73页 |
4.4.1 与组织华工相结合 | 第67-68页 |
4.4.2 与非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论战 | 第68-73页 |
5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价值及启示 | 第73-86页 |
5.1 指导中国早期革命实践 | 第73-75页 |
5.1.1 阐释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 第73-74页 |
5.1.2 指明革命道路:共产主义道路 | 第74-75页 |
5.2 推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 | 第75-78页 |
5.2.1 研读与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 第75-77页 |
5.2.2 构建国民革命话语 | 第77-78页 |
5.3 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第78-86页 |
5.3.1 “不忘初心”,坚定共产党人信仰 | 第79-81页 |
5.3.2 继往开来,加强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 | 第81-83页 |
5.3.3 砥砺奋进,激发青年大学生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 第83-86页 |
6 结语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