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三角形吡啶羧酸配体构筑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前言第11-39页
    1.1 MOFs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状况第11-13页
    1.2 构筑MOFs材料的影响因素第13-14页
        1.2.1 有机配体在构筑MOFs中的作用第14页
        1.2.2 有机配体的种类第14页
    1.3 吡啶羧酸类配体在构筑MOFs中的应用第14-25页
        1.3.1 常见单环吡啶羧酸类配体的应用第15-18页
        1.3.2 常见多环吡啶羧酸类配体的应用第18-25页
    1.4 MOFs晶体材料在光电性能方面的应用第25-33页
        1.4.1 MOFs晶体材料的荧光性能应用第25-28页
        1.4.2 MOFs晶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应用第28-33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进展第33-34页
    1.6 药品试剂、原料、仪器及测试手段第34-39页
        1.6.1 药品试剂与原料第34-35页
        1.6.2 仪器设备第35-36页
        1.6.3 测试手段第36-37页
        1.6.4 配体结构图及其简写第37-39页
第2章 三角形吡啶羧酸配体构筑的MOFs及其发光性质研究第39-97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H_2pdc构筑的Ln-MOFs第40-66页
        2.2.1 化合物1-9的制备第40-42页
        2.2.2 化合物1-9的晶体结构第42-58页
        2.2.3 化合物1-9的表征第58-62页
        2.2.4 化合物1-9的荧光性能第62-66页
    2.3 H_2pbpc构筑的Ln-MOFs第66-73页
        2.3.1 化合物10-11的制备第66页
        2.3.2 化合物10-11的晶体结构第66-70页
        2.3.3 化合物10-11的表征第70-72页
        2.3.4 化合物10-11的荧光性能第72-73页
    2.4 H_2bpydb构筑的荧光MOFs第73-95页
        2.4.1 化合物12-15的制备第73-75页
        2.4.2 化合物12-15的晶体结构描述第75-90页
        2.4.3 化合物12-15的表征第90-93页
        2.4.4 化合物12-15的荧光性能第93-95页
    2.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3章 三角形吡啶羧酸配体构筑的基于混价三核金属簇MOFs及其电容性能研究第97-117页
    3.1 引言第97-98页
    3.2 化合物16-20的制备第98页
        3.2.1 化合物16的制备第98页
        3.2.2 化合物17-20的制备第98页
    3.3 化合物16-20的晶体结构第98-103页
        3.3.1 化合物16的晶体结构第98-101页
        3.3.2 化合物17-20的晶体结构第101-103页
    3.4 化合物16-20的表征第103-106页
        3.4.1 红外表征第103页
        3.4.2 XRD表征第103页
        3.4.3 热重分析第103-105页
        3.4.4 比表面与孔径表征第105-106页
    3.5 化合物16-20的电化学性能第106-115页
        3.5.1 化合物16的电容性能第106-108页
        3.5.2 化合物17的电容性能第108-110页
        3.5.3 化合物18的电容性能第110-112页
        3.5.4 化合物19的电容性能第112-113页
        3.5.5 化合物20的电容性能第113-115页
    3.6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4章 基于混价三核金属簇MOFs热分解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及其电容性能研究第117-135页
    4.1 引言第117页
    4.2 氧化物21-25的制备第117-118页
        4.2.1 氧化物21的制备第117-118页
        4.2.2 氧化物22-25的制备第118页
    4.3 氧化物21-25的各项表征表征第118-125页
        4.3.1 XRD第118-119页
        4.3.2 能谱与形貌表征第119-123页
        4.3.3 比表面积与孔径表征第123-125页
    4.4 氧化物21-25的电化学性能第125-133页
        4.4.1 氧化物21的电容性能第125-127页
        4.4.2 氧化物22的电容性能第127-129页
        4.4.3 氧化物23的电容性能第129-130页
        4.4.4 氧化物24的电容性能第130-131页
        4.4.5 氧化物25的电容性能第131-133页
    4.5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35-137页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第135页
    5.2 对未来工作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5页
附录 化合物的原子坐标和温度因子第155-175页
致谢第175-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钯/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立方烷型卤化亚铜簇单元构筑的多重刺激响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