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 第13-16页 |
| ·半导体材料TiO_2 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6-19页 |
| ·光催化降解VOCs 的研究进展 | 第19-31页 |
| ·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影响与动力学研究 | 第19-22页 |
| ·湿度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光照的影响与光传递模型研究 | 第25-27页 |
| ·操作气速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光催化反应器的影响 | 第29-31页 |
| ·超细颗粒聚团流态化的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 ·超细颗粒的聚团流态化特征 | 第31-33页 |
| ·超细颗粒的聚团模型 | 第33-34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34-37页 |
| 2 纳米 TiO_2 聚团颗粒在环隙流化床的流态化研究 | 第37-55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实验装置与物料 | 第37-39页 |
| ·实验流程与检测方法 | 第39-40页 |
| ·聚团流态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 ·纳米TiO_2 聚团颗粒在环隙流化床中的流化现象 | 第40-44页 |
| ·纳米TiO_2 聚团颗粒在环隙流化床中的特征流化曲线 | 第44-46页 |
| ·纳米TiO_2 聚团颗粒在环隙流化床中的流态化特征参数 | 第46-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3 纳米 TiO_2 在环隙流化床中聚团流态化模型理论研究 | 第55-63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模型的导出与构建条件 | 第55-58页 |
| ·聚团颗粒的受力分析与参数估算 | 第55-5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模型分析与实验验证 | 第58-62页 |
| ·聚团颗粒碰撞团聚与破碎判定准则 | 第58-59页 |
| ·聚团颗粒的平均粒径估计 | 第59-60页 |
| ·聚团颗粒尺寸和操作气速的关系 | 第60页 |
| ·聚团颗粒尺寸和无因次粒径系数ξ的关系 | 第60-61页 |
| ·环隙尺寸对颗粒聚团尺寸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4 环己烷/苯在二氧化钛聚团颗粒的吸附模型研究 | 第63-81页 |
| ·引言 | 第63-64页 |
| ·等温吸附实验 | 第64-66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4页 |
| ·吸附实验步骤 | 第64-65页 |
| ·分析方法和条件 | 第65-66页 |
| ·聚团颗粒及其吸附态的表征 | 第66页 |
| ·吸附实验实验结果研究 | 第66-72页 |
| ·TiO_2 催化剂颗粒聚团及其流态化行为表征 | 第66-68页 |
| ·吸附的红外光谱特征 | 第68页 |
| ·聚团颗粒等温吸附环己烷/苯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 ·等温吸附模型理论研究 | 第72-79页 |
|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72-77页 |
| ·能量控制模型对修正动力学模型参数的验证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5 环隙流化床中光催化降解环己烷和苯的研究 | 第81-107页 |
| ·引言 | 第81-82页 |
| ·实验步骤与条件 | 第82-84页 |
| ·光催化反应器的结构特征与实验操作条件 | 第82-83页 |
| ·分析方法 | 第83页 |
| ·环己烷/苯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步骤 | 第83-84页 |
| ·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的检测分析 | 第84页 |
| ·光催化剂的循环与再生实验 | 第84页 |
| ·光催化降解环己烷/苯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4-88页 |
|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84-85页 |
| ·操作气速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85-87页 |
| ·相对湿度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87-88页 |
| ·光催化降解环己烷/苯的动力学理论研究 | 第88-98页 |
|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环己烷/苯动力学的影响 | 第91-96页 |
| ·操作气速对光催化降解环己烷/苯动力学的影响 | 第96页 |
| ·相对湿度对光催化降解环己烷/苯动力学的影响 | 第96-97页 |
|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综合分析 | 第97-98页 |
| ·光催化降解环己烷/苯的中间产物与机理研究 | 第98-103页 |
| ·光催化剂的循环利用与失活机理研究 | 第103-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 6 湿度对光催化降解VOCs 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理论研究 | 第107-119页 |
| ·引言 | 第107页 |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07-110页 |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与湿度作用机理验证 | 第110-116页 |
| ·促进作用模型 | 第110-112页 |
| ·促进-抑制双重作用模型 | 第112-114页 |
| ·零作用模型 | 第114-115页 |
| ·抑制作用模型 | 第115-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