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融合研究--基于制造业的视角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引言第13-3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6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16-17页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6页
        1.2.2 选题的实践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现状第17-30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4-30页
    1.4 研究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和难点第30-32页
        1.4.1 研究基本思路第30-31页
        1.4.2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4.3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32页
    1.5 研究特色与可能创新之处第32-34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4-58页
    2.1 技术-经济范式第34-40页
        2.1.1 范式第34页
        2.1.2 技术-经济范式第34-36页
        2.1.3 .数字技术-经济范式第36-38页
        2.1.4 技术经济范式和产业革命梳理第38-40页
    2.2 数字经济第40-48页
        2.2.1 数字经济的发展脉络第40-41页
        2.2.2 数字经济的内涵第41-43页
        2.2.3 数字经济的特征第43-45页
        2.2.4 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第45-46页
        2.2.5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变革第46-48页
    2.3 产业融合理论第48-58页
        2.3.1 产业融合的内涵第48-51页
        2.3.2 产业融合的类别第51-56页
        2.3.3 产业融合的效应第56-58页
第3章 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第58-92页
    3.1 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第58-83页
        3.1.1 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发展情况第58-78页
        3.1.2 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宏观经济第78-83页
    3.2 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第83-88页
    3.3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经验第88-92页
第4章 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测度与分析第92-116页
    4.1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第92-95页
    4.2 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第95-99页
    4.3 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的测度与分析第99-110页
    4.4 中国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的测度与分析第110-116页
第5章 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促进效应的实证分析第116-132页
    5.1 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提升的理论基础第116-119页
    5.2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绩效影响实证分析第119-132页
        5.2.1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第119-121页
        5.2.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第121-122页
        5.2.3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绩效的影响因子研究第122-127页
        5.2.4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绩效影响的分析第127-129页
        5.2.5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绩效影响基准回归的稳健性分析第129-132页
第6章 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第132-144页
    6.1 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度及理论模型第132-134页
    6.2 中国产业结构水平现状第134-137页
    6.3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水平影响实证分析第137-144页
        6.3.1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第137-139页
        6.3.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第139页
        6.3.3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第139-141页
        6.3.4 产业融合对中国制造业结构影响基准回归的稳健性分析第141-144页
第7章 促进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策略框架第144-148页
    7.1 促进产业融合的宏观层面策略第144-145页
    7.2 促进产业融合的中观层面策略第145-147页
    7.3 促进产业融合的微观层面策略第147-148页
第8章 总结第148-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及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与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
下一篇: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