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水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 第12-13页 |
1.3 灰水足迹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3.1 不同时空尺度下灰水足迹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各行业灰水足迹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3 灰水足迹计算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1.5.1 大伙房水库库区概况 | 第20页 |
1.5.2 水库上游概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不同时间维度下灰水足迹的核算评价与分析 | 第22-33页 |
2.1 灰水足迹的核算与评价方法 | 第22-25页 |
2.1.1 灰水足迹的核算 | 第22-24页 |
2.1.2 灰水足迹的可持续性评价 | 第24-25页 |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5页 |
2.3 年际水平下灰水足迹的核算评价与分析 | 第25-27页 |
2.3.1 灰水足迹与水污染程度值的核算 | 第26页 |
2.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2.4 丰、平、枯水期灰水足迹的核算评价与分析 | 第27-30页 |
2.4.1 灰水足迹与水污染程度值的核算 | 第27-29页 |
2.4.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2.5 对水质现状的对比描述与分析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GM(1,1)幂模型灰水足迹及水污染程度的预测 | 第33-40页 |
3.1 GM(1,1)幂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3.2 优化幂指数的GM(1,1)幂模型原理 | 第34-36页 |
3.3 灰水足迹的模拟与预测 | 第36-37页 |
3.4 水污染程度值的模拟与预测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流域灰水足迹的控制措施 | 第40-43页 |
4.1 总氮的内源性治理 | 第40-41页 |
4.2 总氮的外源性防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