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GIS的SWMM模型在洪雅县的应用研究--以柳江古镇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4页
        1.1.1 中国城镇内涝情况概况第9-12页
        1.1.2 城市内涝治理的主要措施与理念第12-14页
    1.2 低影响开发措施原理与运用第14-16页
        1.2.1 低影响开发措施概述第14-15页
        1.2.2 低影响开发措施目标第15-16页
        1.2.3 低影响开发措施特点第16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1页
        1.4.1 研究目的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21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1-41页
    2.1 数据来源第21-23页
        2.1.1 柳江古镇概况第21-22页
        2.1.2 数据来源第22-23页
    2.2 SWMM模型概述第23-26页
        2.2.1 模型简介第23-24页
        2.2.2 模型发展历程第24-25页
        2.2.3 各类衍生软件第25页
        2.2.4 模型功能第25页
        2.2.5 模型组成第25-26页
    2.3 模型原理第26-38页
        2.3.1 降雨模型第26-29页
        2.3.2 地表产流模型第29-33页
        2.3.3 地表汇流模型第33-34页
        2.3.4 管网汇流模型第34-38页
    2.4 GIS技术概述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结合GIS建立SWMM模型第41-61页
    3.1 基础数据收集与处理第41-45页
        3.1.1 基础数据收集第41-42页
        3.1.2 基础数据处理第42-45页
    3.2 基于鸿业9.0构建排水管网模型第45-47页
        3.2.1 管网平面信息提取第46页
        3.2.2 管网纵向信息提取第46页
        3.2.3 数据检查第46-47页
    3.3 子汇水区划分第47-48页
    3.4 参数获取第48-54页
        3.4.1 子汇水区面积和特征宽度第49-50页
        3.4.2 汇水区平均坡度第50-51页
        3.4.3 洼蓄量第51页
        3.4.4 不透水系数第51-52页
        3.4.5 曼宁系数第52-53页
        3.4.6 Horton公式系数第53页
        3.4.7 典型暴雨的选择第53-54页
    3.5 参数率定第54-59页
        3.5.1 参数校准第54-56页
        3.5.2 参数取值第56-57页
        3.5.3 参数验证第57-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基于模型的LID措施设计第61-73页
    4.1 LID措施分类第61-63页
    4.2 LID措施设置第63-65页
    4.3 LID措施分类第65-68页
        4.3.1 雨水花园第65-66页
        4.3.2 下凹式绿地第66-67页
        4.3.3 渗透路面第67-68页
    4.4 LID措施汇水区属性设置第68-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SWMM模型结果分析第73-93页
    5.1 未开发径流情况第73-75页
    5.2 传统开发径流情况第75-78页
    5.3 LID措施对径流的影响第78-83页
    5.4 三种开发状态对比分析第83-84页
    5.5 管网节点分析第84-89页
        5.5.1 节点溢流分析第84-87页
        5.5.2 管道负荷量分析第87-89页
    5.6 结果分析与优化第89-9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附录第107-125页
    A.传统开发下子汇水区属性表第107-116页
    B.不同重现期下各时段瞬时降雨强度表第116-120页
    C.LID措施开发下子汇水区属性表第120-124页
    D.开发前子汇水区属性表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地区医院能耗现状分析及能耗信息披露指标研究
下一篇:重庆地区居住建筑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性能和运行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