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电力作动系统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电力作动器方案选择 | 第15-18页 |
·永磁容错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课题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主体结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永磁容错电机及数学模型 | 第21-27页 |
·引言 | 第21页 |
·电机相数、极对数选择 | 第21-22页 |
·永磁容错电机特点 | 第22-24页 |
·永磁容错电机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永磁容错电机最优转矩控制策略 | 第27-41页 |
·引言 | 第27页 |
·最优转矩控制算法 | 第27-30页 |
·各相正常时 | 第27-29页 |
·一相绕组故障时 | 第29-30页 |
·故障诊断分析 | 第30-35页 |
·H 桥逆变器电气故障分类 | 第30-31页 |
·H 桥逆变器电路故障分析 | 第31-34页 |
·绕组断路故障诊断 | 第34页 |
·绕组短路故障诊断 | 第34-35页 |
·数字电流滞环调制 | 第35-40页 |
·传统数字滞环脉动分析 | 第36-37页 |
·优化占空比的数字滞环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永磁容错电机最优转矩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第41-52页 |
·引言 | 第41页 |
·最优转矩控制系统建模 | 第41-46页 |
·六相十极永磁容错电机模型 | 第42-44页 |
·最优转矩控制算法模型 | 第44页 |
·绕组故障诊断模型 | 第44-45页 |
·数字电流滞环跟踪模型 | 第45-46页 |
·最优转矩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第46-51页 |
·一相断路时最优转矩控制算法仿真 | 第46-47页 |
·一相短路时最优转矩控制算法仿真 | 第47-49页 |
·占空比对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最优转矩控制系统实验验证 | 第52-57页 |
·实验条件 | 第52-53页 |
·一相绕组断路故障实验验证 | 第53-54页 |
·一相绕组短路故障实验验证 | 第54-56页 |
·数字滞环占空比对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永磁容错电机全数字最优转矩控制系统 | 第57-78页 |
·引言 | 第57页 |
·基于TMS320LF2407 DSP 全数字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57-69页 |
·DSP 最小系统 | 第58-61页 |
·主功率电路 | 第61-63页 |
·CPLD 故障综合与保护电路 | 第63-66页 |
·位置信号检测电路 | 第66-67页 |
·电流采样电路 | 第67页 |
·DA 显示电路 | 第67-68页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68-69页 |
·最优转矩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9-77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69-70页 |
·数据定标 | 第70-71页 |
·故障诊断软件实现 | 第71-72页 |
·最优转矩控制算法软件实现 | 第72-74页 |
·位置和速度计算 | 第74页 |
·数字PI 软件实现 | 第74-76页 |
·数字电流滞环软件实现 | 第76页 |
·软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76-77页 |
·软件时间开销分析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