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西沱古镇风貌保护与更新改造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选题缘起和背景第12-13页
        1.1.2 主题的界定(相关概念阐述)第13-14页
    1.2 相关研究概述与发展动态分析第14-17页
        1.2.1 国内外历史小城镇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概述第14-15页
        1.2.2 西沱古镇既往研究概况第15-17页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论文逻辑框架第19-20页
2 西沱古镇的自然人文风貌生成发展分析第20-28页
    2.1 自然地理与产业经济风貌第20-23页
        2.1.1 复杂丰沛的自然环境与物产资源第20-22页
        2.1.2 依存关联的水陆交通与商业贸易第22-23页
    2.2 社会文化与传统民俗风貌第23-26页
        2.2.1 多源交融的原生文化与外来文化第23-25页
        2.2.2 地域特色的传统风俗与手工艺技能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西沱古镇整体环境与建筑风貌构成特色分析第28-60页
    3.1 古镇整体风貌构成特色第28-37页
        3.1.1 “长江—西沱古镇—方斗山”自然和谐的总体格局第28-29页
        3.1.2 “云梯街—宅院—田园”有机共生的生态布局第29-31页
        3.1.3 “山地—街区—建筑”多维集约的簇群形态第31-35页
        3.1.4 “交通—商贸—居住”多元复合的功能构成第35-37页
    3.2 古镇建筑风貌构成特色第37-46页
        3.2.1 楼居式与合院式地域化的空间组合与风貌特色第37页
        3.2.2 适应地形——退台与吊脚第37-40页
        3.2.3 适应气候——多功能檐下空间风貌的营造第40-42页
        3.2.4 适应功能——窄面宽大进深的平面形式与店宅的结合第42-46页
    3.3 古镇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特色第46-58页
        3.3.1 适地的穿斗构筑体系与适用的“穿抬”结合空间模式第46-50页
        3.3.2 屋顶组合形态特征与适应气候的瓦材铺作第50-53页
        3.3.3 檐下空间的技术与艺术第53-54页
        3.3.4 地域特色的装修构筑构件第54-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对西沱古镇保护与更新改造的认知第60-72页
    4.1 对西沱古镇云梯街的综合价值认识第60-61页
        4.1.1 见证西沱兴起繁荣衰落的历史第60页
        4.1.2 体现当地艺术审美与精神追求第60-61页
        4.1.3 包含地域化的建构技术与工艺第61页
        4.1.4 实现与区域发展的互利互益第61页
    4.2 西沱古镇综合现状调研第61-70页
        4.2.1 整体格局现存状况第62-63页
        4.2.2 空间环境现存状况第63-65页
        4.2.3 结构构件损毁状况第65-69页
        4.2.4 空间功能缺失状况第69-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西沱古镇整体保护与更新改造的策略研究第72-94页
    5.1 古镇总体格局的保护更新——“山水同构”第73-76页
        5.1.1 古镇整体布局的保护更新第73-75页
        5.1.2 天际轮廓线与视线通廊的保护更新第75-76页
    5.2 山地景观环境的保护更新——游居结合第76-85页
        5.2.1 农耕生态环境和“山街水巷”的更新改造第76-83页
        5.2.2 人文历史景观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复兴第83-85页
    5.3 街区空间形态的保护更新——“三位一体”第85-91页
        5.3.1 街巷结构肌理的保护更新第85-88页
        5.3.2 街区簇群形态的保护更新第88-91页
    5.4 街巷空间功能的保护更新——存古载今第91-93页
        5.4.1 沿江古镇旅游和川盐古道的区域拟合第91-92页
        5.4.2 传统表演艺术和社会风俗的空间承载第92-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6 西沱古镇建筑风貌保护与更新改造设计第94-128页
    6.1 西沱古镇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原则与措施第94-98页
        6.1.1 保护与更新改造原则第94-95页
        6.1.2 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措施第95-98页
    6.2 古镇建筑风貌的保护更新第98-109页
        6.2.1 传统木构建筑风貌的更新与改造第98-101页
        6.2.2 近现代砖木建筑风貌的更新与改造第101-104页
        6.2.3 现代砖混建筑风貌的更新与改造第104-109页
    6.3 建筑重点部位的改造模式第109-119页
        6.3.1 屋顶界面的装饰与构造做法第109-111页
        6.3.2 围护界面的改造与装修做法第111-115页
        6.3.3 地基基础的构造与装饰做法第115-116页
        6.3.4 挑廊阳台的改造与构造做法第116-119页
    6.4 建筑空间功能的改良利用第119-122页
        6.4.1 建筑空间功能的改良利用第119-121页
        6.4.2 建筑空间功能的协调更新第121-122页
    6.5 建筑风貌保护与更新的技术策略第122-125页
        6.5.1 建筑主体结构的修复更新技术第122-124页
        6.5.2 建筑表面材料的修复更新技术第124-125页
        6.5.3 建筑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处理第125页
    6.6 本章小结第125-128页
7 结语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6页
附录第136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遵义红花岗旧城中心区更新“步行网络修补”实践研究
下一篇:柱身连接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