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5-20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5-18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8-19页 |
1.1.3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24-2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7-45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2.1.1 分工理论与产业链的形成 | 第27-29页 |
2.1.2 交易成本理论与组织间关系 | 第29-30页 |
2.1.3 复杂系统理论 | 第30-31页 |
2.2 电信产业链的研究综述 | 第31-40页 |
2.2.1 产业链的界定 | 第31-36页 |
2.2.2 电信产业链的概念和特点研究 | 第36页 |
2.2.3 电信产业链的结构研究 | 第36-38页 |
2.2.4 电信产业链中主体间的关系研究 | 第38-39页 |
2.2.5 研究述评 | 第39-40页 |
2.3 电信产业链协同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40-43页 |
2.3.1 协同的内涵研究 | 第40-41页 |
2.3.2 协同的关键要素研究 | 第41页 |
2.3.3 协同机制的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41-42页 |
2.3.4 研究述评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3章 电信产业链纵向竞合关系分析 | 第45-65页 |
3.1 我国的电信产业链的演进与问题分析 | 第45-52页 |
3.1.1 电信产业的特性 | 第45-46页 |
3.1.2 电信产业链的形成与演进历程 | 第46-48页 |
3.1.3 电信产业链演进的驱动力 | 第48-50页 |
3.1.4 电信产业链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0-52页 |
3.2 电信产业链的纵向结构模型及相关主体界定 | 第52-59页 |
3.2.1 电信产业链的纵向结构 | 第52-54页 |
3.2.2 电信产业链的系统划分 | 第54-56页 |
3.2.3 电信产业链的纵向主体界定 | 第56-59页 |
3.3 电信产业链纵向竞合关系特征 | 第59-63页 |
3.3.1 产业链纵向竞合的基本逻辑 | 第59-61页 |
3.3.2 电信产业链纵向合作关系 | 第61-63页 |
3.3.3 电信产业链纵向竞争关系 | 第63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63-65页 |
第4章 网络设施子系统主体间的竞合关系模型及分析 | 第65-91页 |
4.1 关系模式 | 第65-68页 |
4.2 网络集成商与电信运营商间的关系分析 | 第68-77页 |
4.2.1 关系演化及竞合模式 | 第68-72页 |
4.2.2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模型构建及均衡 | 第72-75页 |
4.2.3 相关分析 | 第75-77页 |
4.3 设备供应商与网络集成商间的关系模型及分析 | 第77-90页 |
4.3.1 竞合模式与生态位 | 第77-81页 |
4.3.2 基于Lotka-Volterra的关系模型构建及均衡 | 第81-86页 |
4.3.3 模型仿真分析 | 第86-90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90-91页 |
第5章 业务服务子系统主体间的竞合关系模型及分析 | 第91-113页 |
5.1 关系模式 | 第91-94页 |
5.2 电信运营商不提供替代业务下的关系模型及分析 | 第94-102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94-95页 |
5.2.2 模型构建及均衡 | 第95-97页 |
5.2.3 相关分析 | 第97-102页 |
5.3 电信运营商提供替代业务下的关系模型及分析 | 第102-111页 |
5.3.1 基本假设 | 第102-103页 |
5.3.2 模型构建及均衡 | 第103-105页 |
5.3.3 相关分析 | 第105-111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111-113页 |
第6章 基于多主体的电信产业链纵向协同机制 | 第113-139页 |
6.1 电信产业链的CAS特征 | 第113-117页 |
6.1.1 电信产业链系统的自组织性 | 第114页 |
6.1.2 电信产业链系统的动态性 | 第114-115页 |
6.1.3 电信产业链系统的开放性 | 第115-116页 |
6.1.4 电信产业链各主体间作用关系非线性 | 第116页 |
6.1.5 电信产业链系统及各主体具有自适应性 | 第116-117页 |
6.1.6 电信产业链各纵向主体共同演化 | 第117页 |
6.2 电信产业链各纵向主体间的互动与反馈关系 | 第117-124页 |
6.2.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第117-118页 |
6.2.2 网络设施子系统主体互动反馈的因果关系图 | 第118-120页 |
6.2.3 业务服务子系统的主体互动反馈的因果关系图 | 第120-122页 |
6.2.4 终端子系统主体互动反馈的因果关系图 | 第122-124页 |
6.3 电信产业链纵向协同的理论分析 | 第124-134页 |
6.3.1 电信产业链纵向协同的内涵及动因 | 第124-127页 |
6.3.2 电信产业链纵向协同的理论框架 | 第127-131页 |
6.3.3 电信产业链纵向协同的作用机理 | 第131-134页 |
6.4 相关建议 | 第134-136页 |
6.4.1 电信产业链纵向主体的策略建议 | 第134-135页 |
6.4.2 电信产业管理部门的政策建议 | 第135-136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136-13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5页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39-141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42-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57-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