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4-15页 |
1. 序言 | 第15-54页 |
1.1 肿瘤微环境概述 | 第15-28页 |
1.1.1 肿瘤微环境简介 | 第15页 |
1.1.2 肿瘤微环境中关键免疫细胞 | 第15-25页 |
1.1.3 靶向肿瘤微环境治疗肿瘤策略 | 第25-27页 |
1.1.4 展望 | 第27-28页 |
1.2 microRNA-21概述 | 第28-35页 |
1.2.1 microRNA-21简介 | 第28-29页 |
1.2.2 microRNA与肿瘤 | 第29-32页 |
1.2.3 microRNA-21与免疫 | 第32-35页 |
1.3 STAT3信号通路与肿瘤微环境 | 第35-39页 |
1.3.1 STAT3信号通路简介 | 第35-37页 |
1.3.2 STAT3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 | 第37-38页 |
1.3.3 STAT3与肿瘤治疗 | 第38-39页 |
1.3.4 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4页 |
2. MiR-21缺失抑制机体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 第54-93页 |
2.1 前言 | 第54-55页 |
2.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2.2.2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56-69页 |
2.3.1 细胞培养及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2.3.2 小鼠基因型鉴定 | 第57-59页 |
2.3.3 RNA提取和qRT-PCR检测 | 第59-63页 |
2.3.4 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第63-64页 |
2.3.5 流式细胞术 | 第64-65页 |
2.3.6 脾脏T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65-66页 |
2.3.7 CFSE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增殖实验 | 第66页 |
2.3.8 细胞凋亡实验 | 第66-67页 |
2.3.9 慢病毒转染实验 | 第67页 |
2.3.10 ELISA实验 | 第67-68页 |
2.3.11 病理分析 | 第68-69页 |
2.3.12 数据统计 | 第69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69-90页 |
2.4.1 全身性miR-21敲除小鼠系的建立与鉴定 | 第69-70页 |
2.4.2 敲除宿主miR-21促进移植瘤生长 | 第70-71页 |
2.4.3 宿主miR-21缺失促进肿瘤的生长是通过削弱T细胞调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介导的 | 第71-73页 |
2.4.4 尾静脉输送野生型T细胞能恢复miR-21 KO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第73-75页 |
2.4.5 正常情况下,miR-21缺失不影响体内髓系来源细胞的平衡 | 第75-77页 |
2.4.6 在外源刺激下,miR-21缺失弱化T细胞反应 | 第77-79页 |
2.4.7 在外源或内源刺激下,miR-21缺失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 第79-81页 |
2.4.8 MiR-21调节T细胞的增殖与功能是由PTEN/Akt信号通路介导的 | 第81-85页 |
2.4.9 在miR-21~(-/-)T细胞中重建miR-21表达恢复其增殖和功能 | 第85-88页 |
2.4.10 在miR-21~(-/-)细胞中干扰PTEN蛋白提高其增殖和分泌因子的能力 | 第88-90页 |
2.5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3. 阳离子聚合物重塑MDSCs表型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 第93-114页 |
3.1 前言 | 第93-95页 |
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95页 |
3.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5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9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95-100页 |
3.3.1 阳离子化葡聚糖(C-dextran)的制备 | 第95-96页 |
3.3.2 细胞培养及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96页 |
3.3.3 MDSCs的提取及刺激 | 第96-97页 |
3.3.4 阳离子聚合物体外刺激MDSCs实验 | 第97-98页 |
3.3.5 阳离子聚合物对MDSCs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 | 第98页 |
3.3.6 流式细胞术 | 第98-99页 |
3.3.7 RNA提取及qRT-PCR检测 | 第99页 |
3.3.8 病理分析检测 | 第99-100页 |
3.3.9 ELISA实验 | 第100页 |
3.3.10 数据统计 | 第100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100-111页 |
3.4.1 阳离子聚合物对MDSCs表型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3.4.2 阳离子聚合物抑制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是由TLR-4受体介导的 | 第103-104页 |
3.4.3 阳离子聚合物的抗肿瘤效应 | 第104-105页 |
3.4.4 阳离子聚合物对肿瘤组织内MDSCs表型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3.4.5 阳离子聚合物降低荷瘤小鼠体内MDSCs的比例 | 第107-108页 |
3.4.6 阳离子聚合物提高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及功能 | 第108-109页 |
3.4.7 阳离子聚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TLR-4受体介导的 | 第109-110页 |
3.4.8 缺失TLR-4后,阳离子聚合物失去对体内MDSCs表型重塑的功能 | 第110-111页 |
3.5 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4. 基于重塑TAM表型及抑制Treg产生的化合物21发现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 第114-136页 |
4.1. 前言 | 第114-115页 |
4.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115-116页 |
4.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15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115-11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116-122页 |
4.3.1 细胞培养 | 第116页 |
4.3.2 CCK-8检测细胞毒性 | 第116页 |
4.3.3 小鼠肿瘤模型建立 | 第116页 |
4.3.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提取及刺激 | 第116-118页 |
4.3.5 化合物21抑制Treg细胞生成实验 | 第118页 |
4.3.6 siRNA转染实验 | 第118页 |
4.3.7 体外酶活实验 | 第118-119页 |
4.3.8 RNA提取及qRT-PCR检测 | 第119-120页 |
4.3.9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 | 第120页 |
4.3.10 流式细胞术 | 第120-121页 |
4.3.11 病理分析检测 | 第121页 |
4.3.12 ELISA实验 | 第121页 |
4.3.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121-122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122-133页 |
4.4.1 化合物21是JAK2激酶抑制剂 | 第122-123页 |
4.4.2 化合物21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 | 第123-125页 |
4.4.3 化合物21重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型 | 第125-126页 |
4.4.4 化合物21抑制Treg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 第126-127页 |
4.4.5 化合物21的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127-128页 |
4.4.6 化合物21对瘤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4.4.7 化合物21对瘤内T细胞的影响 | 第129-132页 |
4.4.8 化合物21治疗后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4.5 小结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6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