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石稳定性分析论文

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过程模拟及加速度响应规律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第9-13页
        1.2.2 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第13页
        1.2.3 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顺层岩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第16-32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试验设备第16-17页
    2.3 模型构建第17-18页
    2.4 振动台试验设计第18-24页
        2.4.1 相似关系设计第18页
        2.4.2 相似材料选择第18-19页
        2.4.3 量测装置第19-20页
        2.4.4 传感器布置方案第20-21页
        2.4.5 模型砌筑及传感器埋设第21-22页
        2.4.6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与加载制度第22-24页
    2.5 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动力响应宏观现象第24-30页
        2.5.1 边坡自身动力特性第24-25页
        2.5.2 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第25-28页
        2.5.3 边坡动力响应宏观现象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基于FLAC~(3D)的动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第32-42页
    3.1 程序简介第32-35页
        3.1.1 计算原理第32-33页
        3.1.2 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第33-35页
    3.2 本构模型及参数第35-36页
    3.3 动力反应分析第36-40页
        3.3.1 网格剖分第36页
        3.3.2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6-38页
        3.3.3 地震波的前处理及输入方式第38-39页
        3.3.4 力学阻尼选取第39-40页
    3.4 模拟结果分析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模型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变动参数分析第42-55页
    4.1 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第42-45页
        4.1.1 地震动持时第42-44页
        4.1.2 地震初震动方向第44-45页
    4.2 坡体结构的影响第45-48页
        4.2.1 岩层倾角第45-46页
        4.2.2 坡面形态第46-47页
        4.2.3 岩层面厚度第47-48页
    4.3 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第48-51页
        4.3.1 粘聚力第48-49页
        4.3.2 内摩擦角第49-50页
        4.3.3 弹性模量第50-51页
    4.4 双向耦合地震动的影响第51-54页
        4.4.1 耦合地震动第51-52页
        4.4.2 av/ah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东河口大型顺层滑坡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第55-73页
    5.1 东河口滑坡特征第55-58页
        5.1.1 概况第55-56页
        5.1.2 滑坡基本特征第56-57页
        5.1.3 边坡地质结构特征第57-58页
    5.2 概化模型建立以及参数的选取第58-60页
        5.2.1 模型建立第58-59页
        5.2.2 本构模型及岩石力学参数的选取第59页
        5.2.3 监测点的布置第59-60页
    5.3 动力条件的输入第60-61页
        5.3.1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60页
        5.3.2 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第60-61页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61-72页
        5.4.1 最大不平衡力及边界条件的检验第61页
        5.4.2 坡面方向上动力响应第61-64页
        5.4.3 坡体内部竖直方向的动力响应第64-65页
        5.4.4 坡体内部水平方向以及坡顶动力响应第65-68页
        5.4.5 地震波频谱特性与坡体的放大作用第68-70页
        5.4.6 塑性屈服区演变趋势第70-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LSI多层铜布线低磨料阻挡层抛光液研究
下一篇:水对花岗岩瞬时强度及时效变形破坏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