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特殊形式基础论文

基于位移梯度的锚杆支护时机与预紧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4-15页
第二章 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规律第15-20页
    2.1 天然岩石的本构关系曲线(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第15-16页
    2.2 围岩的应力状态第16-17页
    2.3 巷道围岩基本破坏形态第17-20页
        2.3.1 围岩剪切破坏第17-18页
        2.3.2 围岩拉裂破坏第18-20页
第三章 巷道支护理论与支护方式第20-29页
    3.1 现有巷道支护理论第20-23页
        3.1.1 悬吊理论第20-21页
        3.1.2 组合梁理论第21-22页
        3.1.3 组合拱理论第22-23页
    3.2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第23-26页
    3.3 锚杆对巷道围岩的支护作用原理第26-27页
    3.4 松动圈范围的确定第27-29页
第四章 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模型基本原理第29-41页
    4.1 显式拉格朗日算法第29-30页
    4.2 本构模型第30-34页
        4.2.1 FLAC3D中包括11种材料本构模型第30页
        4.2.2 围岩松动破碎本构关系第30-34页
    4.3 固体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特征第34-35页
    4.4 边界条件第35-36页
    4.5 结构单元第36-39页
    4.6 位移梯度相关概念第39-41页
第五章 数值模拟第41-64页
    5.1 数值计算模型一第41-52页
        5.1.1 数值计算模型一的建立第41-42页
        5.1.2 数值计算模型一的模拟结果第42-44页
        5.1.3 数值计算模型一的数据处理第44-52页
    5.2 数值计算模型二第52-56页
    5.3 数值计算模型三第56-64页
        5.3.1 数值计算模型三的建立第56-57页
        5.3.2 数值计算模型三模拟结果第57-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框架结构的隔震性能研究及工程实例分析
下一篇:皖北地区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