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起源 | 第8-9页 |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研究课题的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课题的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课题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框架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太湖新城南泉古镇的总体情况 | 第17-27页 |
·太湖新城发展的背景 | 第17-19页 |
·南泉古镇作为“城中镇”的总体概况 | 第19页 |
·南泉古镇空间环境的总体特征 | 第19-23页 |
·空间格局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传统文化的链接性 | 第21-22页 |
·功能价值的复杂性 | 第22-23页 |
·南泉古镇的空间环境具体内容 | 第23-26页 |
·古镇的区域位置及自然人文景观分析 | 第23-24页 |
·古镇的历史沿革及空间演变分析 | 第24页 |
·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价值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竞合模式概念的引入及解读 | 第27-43页 |
·竞合模式概念的引入及解读 | 第27-28页 |
·竞合模式的内涵 | 第27页 |
·实施竞合模式的一般条件 | 第27页 |
·南泉古镇实施竞合模式的可能性分析 | 第27-28页 |
·竞合模式下古镇周边环境及发展优势的综合分析 | 第28-30页 |
·从经济基础来分析 | 第28-29页 |
·从整体环境来分析 | 第29页 |
·从社会层面来分析 | 第29-30页 |
·竞合模式下古镇内在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30-35页 |
·现状困局---旅游从零开始,现状制约发展 | 第30-32页 |
·物质性老化 | 第30页 |
·社会性衰败 | 第30-31页 |
·功能性衰退 | 第31-32页 |
·开发滞后困局---同区同源同质,优势条件削弱 | 第32-34页 |
·古镇竞合困局---江南古镇林立,南泉品牌影响力低 | 第34-35页 |
·竞合模式下无锡其他古镇开发中问题分析 | 第35-40页 |
·甘露荡口古镇的调研情况 | 第36-38页 |
·惠山古镇的调研情况 | 第38-40页 |
·相关的案例解读---上海朱家角古镇的发展分析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南泉古镇的总体空间形态分析 | 第43-66页 |
·江南传统古镇的共性分析 | 第43-45页 |
·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 | 第43页 |
·自然生态---根植于"水"环境中的独特自然景观 | 第43-44页 |
·社会经济---家庭式手工业商品化经营 | 第44-45页 |
·生活状态---民风淳朴和气息浓厚的古镇风貌 | 第45页 |
·南泉古镇整体环境空间的总体布局 | 第45-64页 |
·古镇整体空间之序 | 第45-50页 |
·古镇整体空间演化 | 第45-47页 |
·古镇整体空间动态区域构成 | 第47-50页 |
·古镇整体空间结构中的构成关系分析 | 第50-61页 |
·链接构成的节点空间 | 第50-53页 |
·并置构成的街河空间 | 第53-57页 |
·逐级构成的街区空间 | 第57-61页 |
·古镇整体空间形态分析后的归纳总结 | 第61-64页 |
·空间要素组织关系的相似 | 第61页 |
·空间模糊限定下的复合 | 第61-63页 |
·空间引导与交往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南泉古镇竞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 | 第66-92页 |
·古镇竞合模式下"再生"的概念界定 | 第66-75页 |
·古镇"再生"的概念 | 第67页 |
·古镇竞合模式下"再生"发展方向的假设 | 第67-69页 |
·古镇多维度视角下南泉古镇发展契机分析 | 第69-74页 |
·新时代游客旅游带来新的需求契机 | 第69-72页 |
·古镇游热潮持续经久不衰所对应的市场契机 | 第72-73页 |
·区域环境及政策赋予南泉旅游发展的时代契机 | 第73-74页 |
·古镇人文生态休闲旅游的综合研究 | 第74-75页 |
·古镇竞合模式下"再生"的理念 | 第75-79页 |
·经济价值的保证 | 第75-76页 |
·文化价值的发掘 | 第76-77页 |
·社会价值的体现 | 第77-79页 |
·生态价值的尊重 | 第79页 |
·古镇竞合模式下"再生"的策略方法 | 第79-91页 |
·实施区域旅游目的地管理策略 | 第79-84页 |
·区域内古镇主题化与节庆带动性 | 第80-82页 |
·做好基础工作从古镇本体向新镇综合体 | 第82-83页 |
·建构框架及保护原型 | 第83-84页 |
·实施区域旅游产品的差别策略 | 第84-87页 |
·文化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 第84-85页 |
·旅游资源的组合与旅游需求的对接 | 第85-87页 |
·实施旅游发展的空间拓展策略 | 第87-91页 |
·塑造形象整合空间---历史场景再现的诉求 | 第87-88页 |
·充实功能有机更新---自然奢华意境的塑造 | 第88-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