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1.3.1 投资便利化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1.3.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研究 | 第13-16页 |
| 1.3.3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 1.4 研究的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5.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 第2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分析 | 第19-30页 |
| 2.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历史阶段分析 | 第19-20页 |
| 2.1.1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 | 第19页 |
| 2.1.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 | 第19页 |
| 2.1.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 第19-20页 |
| 2.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整体分析 | 第20-22页 |
| 2.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分析 | 第22-26页 |
| 2.3.1 能源行业 | 第24页 |
| 2.3.2 矿业 | 第24-25页 |
| 2.3.3 制造业 | 第25页 |
| 2.3.4 服务业 | 第25-26页 |
| 2.4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别分析 | 第26-30页 |
| 2.4.1 新加坡 | 第27页 |
| 2.4.2 印度尼西亚 | 第27-28页 |
| 2.4.3 缅甸和老挝 | 第28页 |
| 2.4.4 柬埔寨 | 第28页 |
| 2.4.5 文莱 | 第28-30页 |
| 第3章 中国—东盟投资便利化测算 | 第30-45页 |
| 3.1 中国—投资便利化测算体系建立 | 第30-33页 |
| 3.1.1 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建立 | 第30-32页 |
| 3.1.2 数据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 3.2 投资便利化统计及测算结果 | 第33-45页 |
| 3.2.1 统计结果 | 第33-43页 |
| 3.2.2 测算结果 | 第43-45页 |
| 第4章 中国—东盟投资便利化实证分析 | 第45-51页 |
| 4.1 变量引入及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 4.1.1 变量引入 | 第45-46页 |
| 4.1.2 引力模型的设定 | 第46-47页 |
| 4.2 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检验 | 第47-49页 |
| 4.2.1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 | 第47页 |
| 4.2.2 模型的豪斯曼检验 | 第47-48页 |
| 4.2.3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 4.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 5.1 结论 | 第51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 5.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51-52页 |
| 5.2.2 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普及度 | 第52页 |
| 5.2.3 进一步改善政策的稳定性及有效性 | 第52页 |
| 5.2.4 提高银行融资便利性 | 第52-53页 |
| 5.2.5 发挥政策性银行及保险的作用 | 第53-54页 |
| 附录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