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的电磁环境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电磁生物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限元分析 | 第15-25页 |
2.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15页 |
2.2 有限元的数值计算 | 第15-18页 |
2.2.1 工程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 第15-17页 |
2.2.2 有限元法的一般分析步骤 | 第17-18页 |
2.3 无线电能传输原理 | 第18-23页 |
2.3.1 无线电能传输基本介绍 | 第18-20页 |
2.3.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分析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25-33页 |
3.1 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3.1.1 Mimics简介 | 第25页 |
3.1.2 利用mimics建模 | 第25-27页 |
3.1.3 有限元的前处理 | 第27-29页 |
3.2 电磁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3.2.1 生物组织的导电特性 | 第29-30页 |
3.2.2 生物组织的介电特性 | 第30-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对人体的安全性研究 | 第33-47页 |
4.1 COMSOL简介 | 第33页 |
4.2 谐振线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3-39页 |
4.2.1 谐振线圈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4.2.2 谐振线圈电磁场的仿真分析 | 第34-39页 |
4.3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1 电磁波的生物学效应 | 第39页 |
4.3.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 第39-40页 |
4.4 电磁辐射吸收剂量 | 第40-42页 |
4.4.1 比吸收率SAR的介绍 | 第40-41页 |
4.4.2 辐射卫生标准 | 第41-42页 |
4.5 人体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不同情况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环境分析 | 第47-57页 |
5.1 人体位于水平位置时的仿真分析 | 第47-49页 |
5.2 人体位于轴向位置时的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5.3 基于有限元法对人体温度场的分析 | 第51-53页 |
5.3.1 有限元法在温度场的应用 | 第51页 |
5.3.2 生物传热 | 第51-52页 |
5.3.3 传热模型仿真分析 | 第52-53页 |
5.4 坐姿人体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53-56页 |
5.4.1 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5.4.2 人体坐姿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5.4.3 坐姿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