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20页 |
1 铜污染概述 | 第12页 |
2 过量铜对水体的危害 | 第12-13页 |
3 铜对植物的危害 | 第13-15页 |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页 |
·对酶系统的影响 | 第13页 |
·对超氧阴离子及丙二醛的影响 | 第13-14页 |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页 |
·对植物的其它影响 | 第14-15页 |
4 植物抗铜污染生理机理 | 第15-16页 |
·根分泌物的作用 | 第15页 |
·细胞壁的固定作用 | 第15页 |
·细胞膜的限制和排斥作用 | 第15页 |
·酶系统作用 | 第15-16页 |
5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机理 | 第16-17页 |
·净化效果 | 第17-18页 |
·重金属 | 第17页 |
·悬浮固体 | 第17-18页 |
·水体中氮磷含量 | 第18页 |
·对浮游藻类的竞争抑制作用 | 第18页 |
6 主要应用方式 | 第18-19页 |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形态及生长的影响 | 第20-25页 |
1、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营养液成分 | 第20-21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1页 |
·铜离子胁迫处理 | 第21页 |
3 铜离子胁迫对生长的影响 | 第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铜离子胁迫对植物的损伤 | 第21-23页 |
·铜离子胁迫对叶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25-32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5-26页 |
·膜透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膜透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植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32-3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2-3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的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铜离子胁迫对4种水生植物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铜离子胁迫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4种水生植物对铜离子的吸收能力 | 第38-41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六章 4种水生植物耐铜离子胁迫综合评价 | 第41-46页 |
1 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因子分析 | 第41页 |
·隶属函数分析 | 第41-42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2页 |
·综合评价 | 第4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因子分析 | 第42-43页 |
·综合评价 | 第4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46-49页 |
1 全文总结 | 第46-47页 |
2 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 第47-49页 |
·创新点 | 第4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图 | 第5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