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种植机械论文--播种机论文

气吸滚筒式垄上三行大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3页
1 引言第15-2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1-22页
    1.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 小结第23-24页
2 气吸滚筒式垄上三行大豆排种器总体方案设计第24-26页
    2.1 大垄三行密植栽培大豆农艺要求第24页
    2.2 设计原则第24页
    2.3 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第24-25页
    2.4 小结第25-26页
3 北方寒区主栽大豆品种物料特性测定第26-31页
    3.1 试验材料第26页
    3.2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26页
    3.3 试验方法与结果第26-30页
        3.3.1 大豆种子外形尺寸的测量第26-27页
        3.3.2 大豆种子百粒重的测量第27页
        3.3.3 大豆种子休止角的测定第27-28页
        3.3.4 大豆种子内摩擦角的测定第28-29页
        3.3.5 大豆种子滑动摩擦角的测定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4 气吸滚筒式垄上三行大豆排种器工作过程理论分析第31-44页
    4.1 排种器的工作过程第31-32页
    4.2 种子在气流场的动力学分析第32-34页
        4.2.1 种子运动的流体动力学原理第32页
        4.2.2 种子在气流场中受力分析第32-34页
    4.3 排种器充种过程分析第34-39页
        4.3.1 种子从种群被吸附至型孔过程分析第34-36页
        4.3.2 种子随滚筒转出种群过程分析第36-39页
    4.4 排种器携种过程分析第39-40页
    4.5 排种器投种过程分析第40-42页
    4.6 小结第42-44页
5 气吸滚筒式垄上三行大豆排种器的设计第44-51页
    5.1 排种器关键部件参数设计与分析第44-47页
        5.1.1 排种滚筒直径及长度第44-45页
        5.1.2 排种滚筒型孔数量及孔径第45-47页
    5.2 排种器关键部件结构设计第47-50页
        5.2.1 排种滚筒总成结构设计第47页
        5.2.2 种箱总成结构设计第47-48页
        5.2.3 主轴的结构设计第48-49页
        5.2.4 清种装置的设计第49页
        5.2.5 卸压装置的设计第49-50页
    5.3 小结第50-51页
6 气吸滚筒式垄上三行大豆排种器的内部流场仿真分析第51-59页
    6.1 流体分析理论基础第51-54页
        6.1.1 流体的压缩性第51-52页
        6.1.2 流体的流动形式第52页
        6.1.3 基本控制方程第52-54页
    6.2 排种器内部流场数值计算第54-55页
        6.2.1 模型与网格的建立第54-55页
        6.2.2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5页
        6.2.3 求解及后处理第55页
    6.3 排种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方案及结果分析第55-58页
        6.3.1 数值模拟方案第55-56页
        6.3.2 结果分析第56-58页
    6.4 小结第58-59页
7 气吸滚筒式垄上三行大豆排种器参数优化试验第59-77页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9-63页
        7.1.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59-61页
        7.1.2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第61-63页
    7.2 单因素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第63-65页
        7.2.1 真空度的影响第63-64页
        7.2.2 作业速度的影响第64页
        7.2.3 型孔孔径的影响第64-65页
    7.3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第65-76页
        7.3.1 试验设计第65页
        7.3.2 试验结果第65-66页
        7.3.3 合格指数的影响分析第66-70页
        7.3.4 重播指数的影响分析第70-72页
        7.3.5 漏播指数的影响分析第72-75页
        7.3.6 参数优化分析第75-76页
    7.4 验证试验第76页
    7.5 小结第76-77页
8 结论与创新点第77-78页
    8.1 结论第77页
    8.2 创新点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丙酸产甲烷菌系驯化及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强化作用研究
下一篇:大豆苗间松土除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