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特种性能钢论文--不锈钢、耐酸钢论文

微米晶/纳米晶双尺度复合结构不锈钢力学行为的原位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45页
    1.1 引言第13-17页
    1.2 块体纳米晶金属强韧化研究现状第17-31页
        1.2.1 高强韧金属制备方法及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17-22页
        1.2.2 微米晶/纳米晶双尺度结构金属力学性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2-31页
    1.3 原位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第31-39页
        1.3.1 原位力学性能测试发展现状第32-34页
        1.3.2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及其发展状况第34页
        1.3.3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及其发展状况第34-36页
        1.3.4 双尺度纳米晶材料的本构行为研究现状第36-39页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9-40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40-41页
    1.6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第41-43页
    1.7 展望第43-45页
第2章 微米晶/纳米晶双尺度结构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行为的原位研究第45-87页
    2.1 引言第45页
    2.2 实验方法及过程第45-58页
        2.2.1 实验材料第45-47页
        2.2.2 微观组织与结构分析第47-53页
        2.2.3 力学性能测试第53-58页
    2.3 实验结果第58-75页
        2.3.1 单向拉伸实验结果第58-59页
        2.3.2 原位拉伸实验结果第59-71页
        2.3.3 拉伸断口观察第71-75页
    2.4 分析与讨论第75-85页
        2.4.1 双尺度结构对304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5-76页
        2.4.2 双尺度结构对304不锈钢变形行为的影响第76-79页
        2.4.3 双尺度结构对304不锈钢断裂行为的影响第79-85页
    2.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3章 微米晶/纳米晶双尺度结构316L奥氏体不锈钢力学行为的原位研究第87-109页
    3.1 引言第87-88页
    3.2 实验方法及过程第88-92页
        3.2.1 实验材料第88页
        3.2.2 微观组织与结构分析第88-92页
        3.2.3 力学性能测试第92页
    3.3 实验结果第92-102页
        3.3.1 单向拉伸实验结果第92-93页
        3.3.2 原位拉伸实验结果第93-100页
        3.3.3 拉伸断口观察第100-102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102-107页
        3.4.1 双尺度结构对316L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2-104页
        3.4.2 双尺度结构对316L不锈钢变形行为的影响第104-105页
        3.4.3 双尺度结构对316L不锈钢断裂行为的影响第105-107页
    3.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4章 微米晶/纳米晶双尺度结构2205双相不锈钢力学行为的原位研究第109-144页
    4.1 引言第109-112页
    4.2 实验方法及过程第112-118页
        4.2.1 实验材料第112页
        4.2.2 微观组织与结构分析第112-117页
        4.2.3 力学性能测试第117-118页
    4.3 实验结果第118-134页
        4.3.1 单向拉伸实验结果第118-119页
        4.3.2 原位拉伸实验结果第119-132页
        4.3.3 拉伸断口观察第132-134页
    4.4 分析与讨论第134-142页
        4.4.1 双尺度结构对2205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4-135页
        4.4.2 双尺度结构对2205双相不锈钢变形行为的影响第135-137页
        4.4.3 双尺度结构对2205双相不锈钢断裂行为的影响第137-139页
        4.4.4 双相双尺度结构与力学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第139-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5章 双尺度结构不锈钢力学行为及变形机理计算研究第144-174页
    5.1 引言第144-146页
    5.2 金属变形机理第146-149页
        5.2.1 金属力学性能与塑性变形机理间的关系第146-147页
        5.2.2 形变孪晶变形机理第147页
        5.2.3 位错滑移变形机理第147页
        5.2.4 力学性能参数第147-149页
    5.3 微观组织结构几何模型构造第149-153页
        5.3.1 晶界作用第149-150页
        5.3.2 几何模型建立第150-153页
    5.4 纳米晶材料经典本构关系模型第153-156页
        5.4.1 现象学本构模型第153-154页
        5.4.2 物理基本构模型第154-156页
    5.5 双尺度结构纳米晶金属的应变梯度理论模型第156-159页
        5.5.1 应变梯度第157页
        5.5.2 几何必需位错第157-158页
        5.5.3 统计存储位错第158-159页
    5.6 纳米晶金属的本构模型第159-164页
        5.6.1 纳米晶金属两相复合模型第159页
        5.6.2 纳米晶金属晶内相位错计算第159-162页
        5.6.3 纳米晶金属本构方程第162-163页
        5.6.4 纳米晶单相金属材料的主要变形机理第163-164页
    5.7 双尺度结构纳米晶材料的本构模型第164-173页
        5.7.1 本构关系第164-166页
        5.7.2 应变硬化第166-167页
        5.7.3 晶粒尺寸分布第167-168页
        5.7.4 本构模型的求解第168页
        5.7.5 本构模型的验证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68-173页
    5.8 本章小结第173-174页
结论第174-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8-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钨材料中的氢行为与ISG玻璃腐蚀层中的元素分布
下一篇:Ni对低碳贝氏体焊缝金属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及相变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