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26页 |
1.2.1 民用飞机绿色滑行系统发展现状 | 第16-21页 |
1.2.2 机轮电驱动装置设计、制造及试验技术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1.2.3 飞机地面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2.4 动力机轮智能调速与差速综合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1.2.5 测试认证发展现状 | 第26页 |
1.3 起落架设计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民用飞机绿色滑行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第29-34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绿色滑行系统优势分析 | 第29-30页 |
2.3 绿色滑行系统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2.4 绿色滑行系统总体设计 | 第31-33页 |
2.5 故障分析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机轮电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34-4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机轮电驱动装置设计 | 第34-38页 |
3.2.1 机轮电驱动装置总体设计 | 第34-35页 |
3.2.2 牵引电机选型 | 第35-37页 |
3.2.3 齿轮组设计 | 第37-38页 |
3.2.4 齿轮组传动方式 | 第38页 |
3.3 机轮电驱动装置优化 | 第38-40页 |
3.3.1 优化软件介绍 | 第38页 |
3.3.2 优化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3.3.3 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机轮电驱动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3.4.1 驱动力矩数学模型 | 第40页 |
3.4.2 机轮电驱动系统建模方法 | 第40-41页 |
3.4.3 机轮电驱动系统控制模型 | 第41页 |
3.4.4 调速系统和离合器 | 第41-42页 |
3.5 机轮电驱动系统等效试验方案设计 | 第42-46页 |
3.5.1 机轮电驱动系统等效试验需求分析 | 第42-44页 |
3.5.2 机轮电驱动系统等效试验参数设计 | 第44-45页 |
3.5.3 机轮电驱动系统等效试验机构设计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民用飞机绿色滑行系统地面动力学分析 | 第47-63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全机三维虚拟样机 | 第47-49页 |
4.3 地面动力学模型 | 第49-56页 |
4.3.1 坐标系建立 | 第49-50页 |
4.3.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 第50-51页 |
4.3.3 机体动力学模型 | 第51页 |
4.3.4 起落架主支柱模型 | 第51-52页 |
4.3.5 起落架机轮模型 | 第52-56页 |
4.4 地面动力学分析 | 第56-59页 |
4.4.1 地面转弯任务要求 | 第56页 |
4.4.2 地面转弯动力学分析 | 第56-59页 |
4.5 防侧滑极限速度 | 第59-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机轮电驱动装置航向载荷分析 | 第63-74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着陆动力学模型 | 第63-66页 |
5.2.1 刚性支柱力学模型 | 第63-64页 |
5.2.2 柔性支柱力学模型 | 第64-66页 |
5.3 着陆动力学分析 | 第66-71页 |
5.3.1 全机着陆动力学分析 | 第66-67页 |
5.3.2 刚柔耦合支柱动力学分析 | 第67-68页 |
5.3.3 动力机轮和无动力机轮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5.3.4 刚柔耦合支柱模型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5.4 缓冲器支柱卡滞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