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简介 | 第10-11页 |
1.1.1 西瓜噬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症状 | 第10-11页 |
1.1.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 | 第11页 |
1.2 FtsH概述 | 第11-13页 |
1.2.1 AAA TPases家族简介及西瓜噬酸菌中的AAA TPase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FtsH结构与功能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ftsH、hflC、hflK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5-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页 |
2.2.1 西瓜噬酸菌ftsH、hflK、hflC基因基本信息 | 第15页 |
2.2.2 西瓜噬酸菌FtsH、HflK、HflC蛋白结构域预测分析 | 第15页 |
2.2.3 构建所用材料细菌FtsH、HflK、HflC蛋白的系统发育树 | 第1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5-21页 |
2.3.1 西瓜噬酸菌ftsH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6-18页 |
2.3.2 西瓜噬酸菌hflK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19页 |
2.3.3 西瓜噬酸菌hflC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ftsH、hflK、hflC基因功能分析 | 第23-4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28页 |
3.1.1 供试菌株及质粒 | 第23-24页 |
3.1.2 试剂 | 第24-25页 |
3.1.3 仪器 | 第25-26页 |
3.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6-28页 |
3.1.5 供试植株及培养条件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3.2.1 西瓜噬酸菌Aac5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 第28页 |
3.2.2 实验引物设计 | 第28-30页 |
3.2.3 目的片段扩增及回收 | 第30页 |
3.2.4 上下游片段融合及回收 | 第30-31页 |
3.2.5 载体双酶切及清洁回收 | 第31-32页 |
3.2.6 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3.2.7 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验证 | 第33-34页 |
3.2.8 互补菌株的构建及验证 | 第34页 |
3.2.9 致病力测定 | 第34页 |
3.2.10 烟草过敏性反应测定 | 第34-35页 |
3.2.11 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 第35页 |
3.2.12 运动性测定 | 第35页 |
3.2.13 生长能力测定 | 第35页 |
3.2.14 盐(渗透)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测定 | 第35-36页 |
3.2.15 高温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测定 | 第36页 |
3.2.16 抗生素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测定 | 第36页 |
3.2.17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3.3.1 重组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 第37-38页 |
3.3.2 稳定缺失突变株及互补菌株构建及验证 | 第38-39页 |
3.3.3 致病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3.4 烟草过敏性反应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1页 |
3.3.5 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3.3.6 运动性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3.3.7 生长能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3.3.8 盐(渗透)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3.3.9 高温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3.10 抗生素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48-5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4.1.1 供试菌株 | 第48页 |
4.1.2 试剂及仪器 | 第48-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4.2.1 引物设计 | 第49-51页 |
4.2.2 细菌总RNA提取 | 第51页 |
4.2.3 RNA反转录 | 第51-52页 |
4.2.4 荧光定量PCR | 第52页 |
4.2.5 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 第52页 |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2-55页 |
4.3.1 ΔftsH中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53-54页 |
4.3.2 ΔhflK中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54-55页 |
4.3.3 ΔhflC中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57-61页 |
5.1 西瓜噬酸菌ftsH、hflK、hfl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页 |
5.2 西瓜噬酸菌ftsH、hflK、hflC突变株及互补菌株的构建 | 第57页 |
5.3 西瓜噬酸菌ftsH、hflK、hflC基因功能研究分析 | 第57-59页 |
5.3.1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均显著减弱菌株致病力 | 第58页 |
5.3.2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不影响非寄主烟草的过敏性反应 | 第58页 |
5.3.3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显著减弱菌株的运动能力 | 第58页 |
5.3.4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显著减弱菌株的生长能力 | 第58页 |
5.3.5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显著减弱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58页 |
5.3.6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显著减弱菌株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耐受力 | 第58-59页 |
5.3.7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显著减弱菌株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受力 | 第59页 |
5.3.8 基因ftsH、hflK、hflC的缺失显著减弱菌株在抗生素胁迫条件下的耐受力 | 第59页 |
5.4 西瓜噬酸菌野生型菌株和ΔftsH、ΔhflK、ΔhflC菌株中的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59-60页 |
5.5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