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关于髂胫束综合症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步态与髂胫束综合症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5 研究假设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9-21页 |
2.3 实验场地布置 | 第21页 |
2.4 测试流程 | 第21-22页 |
2.5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2-24页 |
2.5.1 数据采集 | 第22-23页 |
2.5.2 粘贴标志点及形态学测量 | 第23页 |
2.5.3 VICON所需要的构建骨架模型的形态学数据 | 第23-24页 |
2.6 研究指标 | 第24-25页 |
2.6.1 运动学指标 | 第25页 |
2.6.2 动力学指标 | 第25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2.8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7-57页 |
3.1 运动学指标 | 第27-48页 |
3.1.1 髋关节角度 | 第27-30页 |
3.1.2 膝关节角度 | 第30-33页 |
3.1.3 踝关节角度 | 第33-36页 |
3.1.4 骨盆角度 | 第36-39页 |
3.1.5 头部角度 | 第39-42页 |
3.1.6 胸部角度 | 第42-45页 |
3.1.7 质心角度 | 第45-48页 |
3.2 动力学指标 | 第48-57页 |
3.2.1 髋关节力矩 | 第48-51页 |
3.2.2 膝关节力矩 | 第51-54页 |
3.2.3 踝关节力矩 | 第54-57页 |
4 研究讨论与分析 | 第57-60页 |
4.1 运动学指标分析 | 第57-59页 |
4.1.1 髋关节内旋角度 | 第57页 |
4.1.2 膝关节内旋角度 | 第57-58页 |
4.1.3 胸部屈曲角度 | 第58页 |
4.1.4 骨盆内外旋角度 | 第58-59页 |
4.2 动力学指标分析 | 第59-60页 |
4.2.1 髋关节外展力矩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页 |
6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