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UPLC-QTOF MS技术在水中抗生素的光降解治理及药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抗生素使用现状第18-21页
        1.1.1 抗生素的危害第18-19页
        1.1.2 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第19-20页
        1.1.3 水中抗生素的处理第20-21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理论第21-22页
        1.2.1 半导体能带理论第21-22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22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种类第22-24页
        1.3.1 TiO_2第22-23页
        1.3.2 g-C_3N_4第23页
        1.3.3 ZnO第23-24页
    1.4 TiO_2光催化活性改善的方法第24-26页
        1.4.1 TiO_2的负载第24页
        1.4.2 非金属元素掺杂第24-25页
        1.4.3 稀土元素掺杂第25页
        1.4.4 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第25-26页
    1.5 塑料药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第26-28页
        1.5.1 前处理方法第26-27页
        1.5.2 检测分析方法第27-28页
    1.6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不同掺杂剂量负载型N-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30-40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主要实验用品第30-31页
        2.2.1 药品与试剂第30页
        2.2.2 设备与仪器第30-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32页
        2.3.1 不同掺杂剂量纳米N-TiO_2的制备第31页
        2.3.2 负载型纳米N-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1-3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4.1 XRD分析第32-33页
        2.4.2 比表面分析第33-34页
        2.4.3 UV-Vis分析第34-36页
        2.4.4 FTIR分析第36页
        2.4.5 SEM/EDS分析第36-38页
        2.4.6 XPS分析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水中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机理推断及毒理学评估第40-58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主要实验用品第40-41页
        3.2.1 试剂与药品第40-41页
        3.2.2 设备及仪器第41页
    3.3 实验方法第41-50页
        3.3.1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41-42页
        3.3.2 液相色谱条件第42页
        3.3.3 质谱检测条件第42-43页
        3.3.4 降解产物数据库的建立第43-49页
        3.3.5 毒理学评估第49-5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3.4.1 不同氮掺杂剂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3.4.2 负载方法的稳定性研究第51页
        3.4.3 降解动力学模型探究第51-52页
        3.4.4 降解机理研究第52-55页
        3.4.5 毒理学评估第55-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凝固-漂浮分散液液微萃取在药包材安全性考察中的应用第58-70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主要实验用品第58-60页
        4.2.1 试剂与药品第58-59页
        4.2.2 设备与仪器第59-60页
    4.3 实验方法第60-61页
        4.3.1 药包材溶出实验第60页
        4.3.2 样品前处理第60页
        4.3.3 液相色谱条件第60-61页
        4.3.4 质谱检测条件第61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4.4.1 萃取剂用量优化第61-62页
        4.4.2 萃取pH优化第62-63页
        4.4.3 涡旋时间优化第63-64页
        4.4.4 分散剂选择第64页
        4.4.5 分散剂用量优化第64-65页
    4.5 方法学考察第65-67页
    4.6 实际样品分析第67-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80页
致谢第80-82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2-83页
附件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研究
下一篇:屠宰场污泥厌氧消化中H2S的控制:pH及生物炭添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