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黄曲霉毒素B1的概述 | 第14-16页 |
1.1.1 黄曲霉毒素B1 | 第14-15页 |
1.1.2 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1.2 核酸适配体 | 第16-20页 |
1.2.1 核酸适配体概述 | 第16-17页 |
1.2.2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 | 第17页 |
1.2.3 核酸适配体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 侧流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 | 第20-21页 |
1.3.1 胶体金侧流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简介 | 第20页 |
1.3.2 胶体金侧流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装置 | 第20-21页 |
1.4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 | 第21-26页 |
1.4.1 核酸适配体的优势 | 第21-22页 |
1.4.2 核酸适配体与纳米金粒子偶联方法简介 | 第22-23页 |
1.4.3 核酸适配体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 | 第23-24页 |
1.4.4 核酸适配体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 第24-2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4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准备的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2 制备纳米金粒子 | 第29页 |
2.2.3 纳米金粒子的表征 | 第29-30页 |
2.2.4 纳米金粒子的条件优化 | 第3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纳米金粒子的表征 | 第30-32页 |
2.3.2 纳米金粒子的条件优化 | 第32-38页 |
2.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纳米金粒子与核酸适配体的偶联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3.2.1 准备的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3.2.2 纳米金粒子与核酸适配体的偶联 | 第41-42页 |
3.2.3 纳米金粒子与核酸适配体结合物(NGPs-aptamer)表征 | 第42-43页 |
3.2.4 两种纳米金粒子与核酸适配体偶联方法的比较 | 第43-4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3.1 纳米金与适配体的偶联表征 | 第44-46页 |
3.3.2 Mey氏稳定化实验法 | 第46-49页 |
3.3.3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 | 第49页 |
3.4 小结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核酸适配体试纸条的装置条件的优化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4.2.1 准备的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 | 第53-54页 |
4.2.2 核酸适配体试纸条的准备 | 第54页 |
4.2.3 样品垫封闭剂的选择 | 第54-55页 |
4.2.4 纳米金-核酸适配体重悬液的选择 | 第55-56页 |
4.2.5 Running buffer的选择 | 第56页 |
4.2.6 测试垫种类的选择 | 第56-5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4.3.1 样品垫封闭剂的选择 | 第57-58页 |
4.3.2 纳米金-核酸适配体重悬液的选择 | 第58-60页 |
4.3.3 running buffer的选择 | 第60页 |
4.3.4 测试垫种类的选择 | 第60-61页 |
4.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利用核酸适配体试纸条检测黄曲霉毒素B1 (AFB1) | 第62-76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3-67页 |
5.2.1 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3-64页 |
5.2.2 检测时间的优化 | 第64页 |
5.2.3 链霉亲和素的选择 | 第64-65页 |
5.2.4 纳米金-核酸适配体添加量的优化 | 第65页 |
5.2.5 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65页 |
5.2.6 特异性分析 | 第65-66页 |
5.2.7 水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样品的检测 | 第66页 |
5.2.8 黄曲霉毒素B1与核酸适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66-67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5.3.1 检测时间的优化 | 第67-68页 |
5.3.2 链霉亲和素种类的选择 | 第68-69页 |
5.3.3 纳米金-核酸适配体添加量的优化 | 第69-70页 |
5.3.4 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70-71页 |
5.3.5 特异性分析 | 第71-73页 |
5.3.6 核酸适配体试纸条检测水中黄曲霉毒素B1 | 第73-74页 |
5.3.7 黄曲霉毒素B1与核酸适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74-75页 |
5.4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6-80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76-77页 |
6.2 本文创新处 | 第77-78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附表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