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礁灰岩油藏注超临界富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5页
        1.2.1 礁灰岩油藏开发现状第10-12页
        1.2.2 超临界气体混相驱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顶部注气底部注水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页
    1.4 研究成果与认识第16-18页
第2章 LH11-1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概况第18-29页
    2.1 油藏地质特征第18-21页
        2.1.1 构造特征第18页
        2.1.2 储层特征第18-21页
        2.1.3 油藏特征第21页
    2.2 礁灰岩油藏岩性分析第21-23页
        2.2.1 岩石结构类型第21-23页
        2.2.2 岩心分层描述第23页
    2.3 储层敏感性评价第23-26页
    2.4 开发历程第26-28页
        2.4.1 生产历史第26-28页
        2.4.2 开发调整方案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礁灰岩油藏注超临界气体相态实验第29-53页
    3.1 地层流体相态研究实验设计第29-31页
        3.1.1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3.1.2 实验仪器及流程第30页
        3.1.3 样品配制第30-31页
    3.2 目前地层原油相态特征第31-34页
        3.2.1 样品单脱分析第31-32页
        3.2.2 流体样品相态分析第32-34页
    3.3 原油样品注气膨胀实验研究第34-41页
        3.3.1 CO_2超临界特性第35-37页
        3.3.2 富气超临界特性第37-39页
        3.3.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39-41页
    3.4 原油样品注气相态模拟研究第41-45页
        3.4.1 一次接触混相分析研究第41页
        3.4.2 多级接触混相分析研究第41-43页
        3.4.3 注入气对地层原油体积收缩的影响第43-44页
        3.4.4 注入气对相图的影响第44-45页
    3.5 原油样品注气细管实验研究第45-52页
        3.5.1 实验条件及步骤第45-47页
        3.5.2 细管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第47-49页
        3.5.3 超临界气体—地层原油体系细管数值模拟研究第49-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礁灰岩全直径岩心驱替渗流特征分析第53-72页
    4.1 油气、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分析第53-58页
        4.1.1 气驱油过程油气相渗曲线第53-54页
        4.1.2 相渗曲线归一化处理第54-55页
        4.1.3 岩心油气分流曲线第55-56页
        4.1.4 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分析第56-57页
        4.1.5 岩心含气饱和度分布研究第57页
        4.1.6 水驱油油水渗流特征第57-58页
    4.2 全直径岩心纵向驱油实验研究第58-66页
        4.2.1 实验研究内容第58页
        4.2.2 岩心参数第58-59页
        4.2.3 实验设备及流程第59-61页
        4.2.4 组合全直径岩心底部水驱实验第61-63页
        4.2.5 组合全直径岩心顶部气驱实验第63-66页
    4.3 顶部注气、底部水驱纵向驱油模拟研究第66-71页
        4.3.1 模型设计及调整第66-67页
        4.3.2 注入气及注入方式筛选第67-68页
        4.3.3 注入速度敏感性分析第68-69页
        4.3.4 注入压力敏感性分析第69页
        4.3.5 注入段塞分析第69-70页
        4.3.6 注入量分析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井组概念模型注气方案设计第72-84页
    5.1 井组概念模型建立第72-74页
    5.2 油藏数值模型的建立第74-77页
    5.3 基础方案设计第77-79页
    5.4 推荐方案设计第79-81页
    5.5 推荐方案结果第81-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结论及建议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建议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1-92页
附录1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凝析气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稠油就地自乳化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