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区块水平井重复压裂增产潜力及技术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重复压裂增产潜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2 重复压裂增产潜力评价方式 | 第10-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取得主要成果 | 第15页 |
1.5 本文的发展 | 第15-17页 |
第2章 储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 | 第17-21页 |
2.1 地层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2 储层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1 储层发育特征 | 第18页 |
2.2.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8-19页 |
2.2.3 裂缝发育特征 | 第19页 |
2.3 储层流体性质 | 第19页 |
2.3.1 原油性质 | 第19页 |
2.3.2 压力、温度 | 第19页 |
2.3.3 地层水性质 | 第19页 |
2.3.4 油水分布 | 第19页 |
2.4 开发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YP1-4井重复压裂增产潜力研究 | 第21-57页 |
3.1 YP1-4井基本特征 | 第21-29页 |
3.1.1 储层非均质性 | 第23-24页 |
3.1.2 储层应力敏感程度 | 第24-26页 |
3.1.3 储层启动压力梯度 | 第26-28页 |
3.1.4 生产动态分析 | 第28-29页 |
3.2 初次压裂裂缝评价 | 第29-36页 |
3.2.1 裂缝参数评估 | 第29-35页 |
3.2.2 裂缝失效原因 | 第35-36页 |
3.3 油藏数值模拟分析 | 第36-48页 |
3.3.1 物理模型 | 第37-39页 |
3.3.2 地质模型 | 第39-43页 |
3.3.3 历史拟合 | 第43-44页 |
3.3.4 储量计算 | 第44-48页 |
3.4 重复压裂潜力评估 | 第48-55页 |
3.4.1 压力场分布与波及范围 | 第48-49页 |
3.4.2 含油饱和度场变化分析 | 第49-50页 |
3.4.3 产油量以及含水率分析 | 第50-51页 |
3.4.4 单条裂缝产量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3.4.5 重复压裂改造结果预测 | 第52-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重复压裂效果影响因素与裂缝参数优选 | 第57-69页 |
4.1 影响重复压裂潜力因素 | 第57-58页 |
4.2 增产改造裂缝参数优选 | 第58-67页 |
4.2.1 压裂裂缝间距 | 第58-62页 |
4.2.2 压裂裂缝半长 | 第62-63页 |
4.2.3 地层渗透率 | 第63-64页 |
4.2.4 能量保持程度 | 第64-67页 |
4.2.5 增产改造裂缝参数选择标准 | 第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YP区块井重复压裂对策与实施效果评价 | 第69-80页 |
5.1 N255-P338井 | 第69-73页 |
5.2 Z52-P70井 | 第73-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建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