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行政问责与公民参与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行政问责与公民参与的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21-30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一般概念解析 | 第21-23页 |
·公民参与 | 第21页 |
·行政问责 | 第21-23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 | 第23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一般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6-27页 |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现实依据 | 第27-30页 |
·公民政治权利的必然要求 | 第27页 |
·同体问责局限性的有益补充 | 第27-28页 |
·提高政府资源使用效率的现实需要 | 第28-29页 |
·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实抉择 | 第29-30页 |
第3章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 第30-35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现状 | 第30-31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面临的困境分析 | 第31-35页 |
·传统文化及政治决策方式制约公民参与的主动性 | 第31-32页 |
·制度化程度低削弱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合法性 | 第32-33页 |
·问责信息不对称影响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有效性 | 第33-34页 |
·政府回应性低挫伤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积极性 | 第34-35页 |
第4章 美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设立多种途径培养公民问责文化 | 第35-36页 |
·健全各种制度保障公民合法参与行政问责 | 第36页 |
·设计多种途径促进公民有效参与行政问责 | 第36-37页 |
·信息公开立法保证公民对问责的知情权 | 第37-38页 |
第5章 促进我国公民有效参与行政问责的对策建议 | 第38-48页 |
·公民问责文化的培养 | 第38-40页 |
·基础文化的培养 | 第38-39页 |
·专业文化的培养 | 第39页 |
·引导公民组织的发展 | 第39-40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制度保障 | 第40-44页 |
·公民作为异体问责主体的制度 | 第41页 |
·对公民的有效回应制度 | 第41-42页 |
·损害公民参与权利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2-43页 |
·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3-44页 |
·公民有效参与行政问责的途径设计 | 第44-48页 |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信访制度 | 第44-45页 |
·行政问责听证制度 | 第45-46页 |
·民意调查机制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