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外集聚效应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外扩散效应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概况综述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21页 |
·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经济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机制理论 | 第21-27页 |
·区域经济空间有关理论 | 第21-27页 |
·古典经济学理论 | 第22页 |
·区位论 | 第22-23页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4-27页 |
第3章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测度 | 第27-48页 |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7-32页 |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简介 | 第27-28页 |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测度集聚效应的原理方法 | 第32-36页 |
·对集聚经济的微观层面测度 | 第33页 |
·对集聚经济的产业及区域层面测度 | 第33-35页 |
·从要素价格的空间梯度变化测度集聚经济 | 第35-36页 |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聚识别和方法 | 第36-39页 |
·行业集中度指数 | 第36-37页 |
·区位熵指数 | 第37-38页 |
·空间基尼系数 | 第38-39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39-43页 |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39页 |
·集聚经济的变量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模型的变量数据说明 | 第41页 |
·集聚效应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的Carlino 模型分析 | 第43-47页 |
·长沙市的集聚效应大小测度 | 第43-44页 |
·株洲市的集聚效应大小测度 | 第44-45页 |
·湘潭市的集聚效应大小测度 | 第45-46页 |
·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大小测度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扩散效应测度 | 第48-58页 |
·区域经济增长扩散效应的理论来源 | 第48-49页 |
·长株潭城市群与周围区域空间经济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空间自相关理论 | 第49-51页 |
·实证研究方法的确定和数据说明 | 第51-52页 |
·扩散效应测度模型的构建 | 第52-58页 |
·对北部区域的扩散效应测度 | 第53-55页 |
·对西部区域的扩散效应测度 | 第55-56页 |
·对南部区域的扩散效应测度 | 第56-58页 |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2. 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