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阿尔兹海默症 | 第14页 |
1.2 β样淀粉蛋白与AD的关系 | 第14-15页 |
1.3 小胶质细胞与AD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炎症与AD的关系 | 第16-18页 |
1.5 AD药物的研究 | 第18-19页 |
1.6 当归芍药散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7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当归芍药散对老年痴呆模型小鼠实验研究 | 第22-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 | 第22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2-24页 |
1.2.1 试剂 | 第22-23页 |
1.2.2 引物 | 第23页 |
1.2.3 仪器 | 第23-24页 |
1.3 溶液的配置 | 第24-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1 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25-26页 |
2.2 分组及给药 | 第26页 |
2.3 行为学实验 | 第26-27页 |
2.4 脑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 | 第27-30页 |
2.4.1 HE染色 | 第27-28页 |
2.4.2 尼氏染色 | 第28-29页 |
2.4.3 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 第29-30页 |
2.5 RT-PCR检测脑组织细胞mRNA表达 | 第30-31页 |
2.5.1 RNA提取 | 第30页 |
2.5.2 逆转录 | 第30-31页 |
2.5.3 PCR检测 | 第31页 |
2.6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蛋白表达 | 第31-33页 |
2.6.1 脑组织蛋白提取 | 第31-32页 |
2.6.2 SDS-PAGE电泳 | 第32-33页 |
2.6.3 抗体免疫反应 | 第33页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3.实验结果 | 第33-40页 |
3.1 当归芍药散对老年痴呆小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 当归芍药散对老年痴呆小鼠脑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当归芍药散对老年痴呆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当归芍药散对老年痴呆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1 当归芍药散对TLR4/NF-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当归芍药散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当归芍药散对TLR4缺失老年痴呆模型小鼠实验研究 | 第43-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46页 |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 | 第43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3-46页 |
1.2.1 试剂 | 第43-44页 |
1.2.2 引物 | 第44页 |
1.2.3 仪器 | 第44-45页 |
1.2.4 溶液的配置 | 第45-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53页 |
2.1 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46页 |
2.2 分组及给药 | 第46页 |
2.3 行为学实验 | 第46-47页 |
2.4 脑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 | 第47-50页 |
2.4.1 HE染色 | 第47-48页 |
2.4.2 尼氏染色 | 第48页 |
2.4.3 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 第48-50页 |
2.5 RT-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mRNA表达 | 第50-51页 |
2.5.1 RNA提取 | 第50页 |
2.5.2 逆转录 | 第50-51页 |
2.5.3 PCR检测 | 第51页 |
2.6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蛋白表达 | 第51-53页 |
2.6.1 脑组织蛋白提取 | 第51-52页 |
2.6.2 SDS-PAGE电泳 | 第52-53页 |
2.6.3 抗体免疫反应 | 第53页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60页 |
3.1 当归芍药散对TLR4缺失老年痴呆小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53-56页 |
3.2 当归芍药散对TLR4缺失老年痴呆小鼠脑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 当归芍药散对TLR4缺失老年痴呆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 当归芍药散对TLR4缺失老年痴呆小鼠的影响 | 第58-60页 |
3.4.1 当归芍药散对TLR4/NF-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2 当归芍药散对炎症蛋白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1页 |
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4.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