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中空夹层方钢管混凝土柱半刚性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28页
    1.1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第20-21页
    1.2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1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2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节点和框架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高强单边螺栓连接节点第23-25页
        1.3.1 高强单边螺栓连接节点的特点第23-24页
        1.3.2 高强单边螺栓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目的第25-26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中空夹层方钢管混凝柱半刚性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第28-72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试验设计、制作和安装第28-32页
        2.2.1 试件模型的选取第28页
        2.2.2 试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第28-32页
    2.3 试验方案第32-34页
        2.3.1 试验加载程序第32-33页
        2.3.2 试验加载装置第33-34页
    2.4 数据采集第34-36页
        2.4.1 试验量测内容及数据采集第34页
        2.4.2 测点布置第34-36页
    2.5 材性试验第36-39页
        2.5.1 钢材的材性试验第36-37页
        2.5.2 混凝土材性试验第37-38页
        2.5.3 高强螺栓及栓钉材性试验第38-39页
    2.6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第39-46页
        2.6.1 试验过程第39-40页
        2.6.2 试件的破坏模式第40-46页
    2.7 试验结果与分析评价第46-70页
        2.7.1 荷载(P)-位移(Δ)关系滞回曲线第46-47页
        2.7.2 荷载(P)-位移(Δ)关系骨架曲线第47-48页
        2.7.3 弯矩(M)-转角(θr)关系骨架曲线第48-50页
        2.7.4 节点的延性和转动能力第50-52页
        2.7.5 节点类型分析第52-53页
        2.7.6 强度退化第53-55页
        2.7.7 刚度退化第55-56页
        2.7.8 耗能能力第56-59页
        2.7.9 应变分布第59-70页
    2.8 小结第70-72页
第三章 中空夹层方钢管混凝土柱半刚性组合节点数值分析模型第72-100页
    3.1 引言第72页
    3.2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第72-74页
    3.3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第74-76页
    3.4 数值模型和相互作用第76-78页
    3.5 边界条件和加载模式第78-79页
    3.6 非线性方程求解第79页
    3.7 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第79-88页
        3.7.1 破坏模式第79-81页
        3.7.2 荷载(P)-位移(Δ)关系滞回曲线第81-82页
        3.7.3 峰值荷载下节点钢材应力分析第82-83页
        3.7.4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应力分析第83-85页
        3.7.5 组合楼板应力分析第85-87页
        3.7.6 单边螺栓应力分析第87页
        3.7.7 端板应力分析第87-88页
    3.8 循环荷载作用下节点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第88-98页
        3.8.1 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受力特征和破坏模式分析第89-93页
        3.8.2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受力特征和破坏模式分析第93-98页
    3.9 小结第98-100页
第四章 中空夹层方钢管混凝土柱半刚性组合节点参数分析第100-115页
    4.1 引言第100页
    4.2 标准分析模型第100-102页
    4.3 分析参数设置第102-103页
    4.4 节点参数影响分析第103-113页
        4.4.1 柱截面空心率第103-104页
        4.4.2 柱名义含钢率第104页
        4.4.3 螺栓直径第104页
        4.4.4 螺栓纵向间距第104页
        4.4.5 端板厚度第104-105页
        4.4.6 端板宽度第105页
        4.4.7 梁柱线刚度比第105页
        4.4.8 梁柱屈服弯矩比第105页
        4.4.9 楼板厚度第105-106页
        4.4.10 楼板配筋率第106页
        4.4.11 柱钢管钢材强度第106页
        4.4.12 钢梁钢材强度第106页
        4.4.13 柱混凝土强度第106-107页
        4.4.14 楼板混凝土强度第107页
        4.4.15 轴压比第107页
        4.4.16 螺栓预拉力第107-113页
    4.5 小结第113-115页
第五章 中空夹层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与构造措施第115-134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基本假定与组件承载力确定第115-117页
        5.2.1 基本假定第115页
        5.2.2 组件承载力确定第115-117页
    5.3 平齐端板连接节点抗弯承载力第117-122页
        5.3.1 正弯矩作用下节点的抗弯承载力第117-120页
        5.3.2 负弯矩作用下节点的抗弯承载力第120-122页
    5.4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抗弯承载力第122-125页
        5.4.1 正弯矩作用下节点的抗弯承载力第122-123页
        5.4.2 负弯矩作用下节点的抗弯承载力第123-125页
    5.5 节点的构造措施第125-133页
        5.5.1 外钢管柱节点核心区外焊钢板第125-127页
        5.5.2 梁翼缘水平加劲肋第127-129页
        5.5.3 端板竖向加劲肋第129-130页
        5.5.4 梁翼缘削弱第130-131页
        5.5.5 采用预制装配式楼板第131-133页
    5.6 小结第133-134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134-137页
    6.1 结论第134-136页
        6.1.1 试验研究结果第134-135页
        6.1.2 有限元模拟研究结果第135页
        6.1.3 参数分析研究结果第135-136页
        6.1.4 节点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研究结果第136页
    6.2 展望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减震外挂墙板PC联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Sarma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