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粉煤灰的利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2 脱硫石膏的利用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粉煤灰-脱硫石膏混合体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的基本性质研究 | 第19-34页 |
2.1 概述 | 第19-21页 |
2.2 粉煤灰的组成与分类 | 第21-25页 |
2.2.1 粉煤灰的颗粒形貌 | 第21-23页 |
2.2.2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 | 第23-24页 |
2.2.3 粉煤灰的分类 | 第24-25页 |
2.3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 第25-29页 |
2.3.1 粉煤灰的比重及密度 | 第25-27页 |
2.3.2 粉煤灰的液、塑限 | 第27-28页 |
2.3.3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与颗粒级配 | 第28-29页 |
2.4 脱硫石膏的组成 | 第29-31页 |
2.4.1 脱硫石膏与天然石膏的差异 | 第29-30页 |
2.4.2 脱硫石膏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 | 第30-31页 |
2.5 脱硫石膏的物理性质 | 第31-33页 |
2.5.1 脱硫石膏的比重 | 第31页 |
2.5.2 脱硫石膏的颗粒分析及液塑限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混合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34-53页 |
3.1 概述 | 第34页 |
3.2 混合体比重特性研究 | 第34-35页 |
3.3 混合体的击实特性研究 | 第35-41页 |
3.3.1 粉煤灰的击实特性 | 第36-37页 |
3.3.2 混合体的击实特性 | 第37-39页 |
3.3.3 石膏掺入比对击实特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混合体的渗透特性研究 | 第41-42页 |
3.5 混合体的压缩特性研究 | 第42-47页 |
3.5.1 粉煤灰的压缩特性 | 第43-44页 |
3.5.2 混合体的压缩特性 | 第44-46页 |
3.5.3 石膏掺入比对压缩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 混合体的剪切特性研究 | 第47-51页 |
3.6.1 粉煤灰的剪切特性 | 第48-49页 |
3.6.2 混合体的剪切特性 | 第49-50页 |
3.6.3 石膏掺入比对混合体剪切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混合体耐淋试验研究 | 第53-64页 |
4.1 概述 | 第53-54页 |
4.2 混合体淋滤后的比重与变形 | 第54-57页 |
4.2.1 H9G1混合体淋滤后的比重与变形 | 第54-55页 |
4.2.2 H7G3混合体淋滤后的比重及变形 | 第55-56页 |
4.2.3 H5G5混合体淋滤后的比重及变形 | 第56页 |
4.2.4 石膏掺量对混合体淋滤后比重与变形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混合体淋滤液中SO_4~(2-)的滤出特征 | 第57-60页 |
4.3.1 淋滤液中SO_4~(2-)的浓度变化 | 第57-59页 |
4.3.2 淋滤液中SO_4~(2-)的滤出速度 | 第59-60页 |
4.4 混合体在淋滤过程中的渗透性 | 第60-61页 |
4.5 混合体试样淋滤后的抗剪强度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灰膏混合体作为坝基材料的渗流稳定分析 | 第64-91页 |
5.1 工程背景 | 第64页 |
5.2 计算目的和内容 | 第64页 |
5.3 计算模型 | 第64-67页 |
5.4 渗流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7-80页 |
5.4.1 计算原理 | 第67-68页 |
5.4.2 计算工况及方法 | 第68-69页 |
5.4.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 第69-73页 |
5.4.4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80页 |
5.5 稳定性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80-90页 |
5.5.1 计算原理 | 第80-83页 |
5.5.2 计算工况及计算方法 | 第83-84页 |
5.5.3 计算参数 | 第84页 |
5.5.4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