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类电视调解节目研究--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电视调解节目形态分析 | 第13-19页 |
·电视调解节目概说 | 第13-15页 |
·电视调解节目的界定 | 第13页 |
·电视调解节目的分类 | 第13-15页 |
·法制类电视调解节目的形态特征 | 第15-19页 |
·法制类电视调解节目的形态 | 第15-16页 |
·《金牌调解》节目的形态特征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金牌调解》节目元素分析 | 第19-34页 |
·内容:家长里短的原生态表达 | 第19-25页 |
·多棱镜:社会现实生活的多重折射 | 第19-24页 |
·解决场:个人隐私诉求的公共呈现 | 第24-25页 |
·人物:谈话场域的多元互动 | 第25-29页 |
·主持人:节目导航者 | 第26页 |
·调解员:节目的主角 | 第26-27页 |
·当事人:矛盾故事源 | 第27-28页 |
·观察员——节目助推者 | 第28页 |
·嘉宾——节目影响者 | 第28-29页 |
·形式:叙事策略的灵活运用 | 第29-32页 |
·控制叙事结构:强化戏剧冲突 | 第29-30页 |
·设置叙事悬念:引发受众关切 | 第30-31页 |
·营造叙事场景:模拟法庭环境 | 第31-32页 |
·多重传播模式复合传播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金牌调解》节目效果分析 | 第34-40页 |
·调解效果 | 第34-37页 |
·多元的文化取向 | 第34-36页 |
·参与者文化认同 | 第36页 |
·协议有法律效力 | 第36-37页 |
·节目收视 | 第37-39页 |
·收视率居同类节目之首 | 第37页 |
·收视率的维系因素 | 第37-39页 |
·节目影响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金牌调解》节目创新和意义分析 | 第40-46页 |
·节目创新分析 | 第40-42页 |
·媒介功能创新 | 第40-41页 |
·与司法联手打造调解平台 | 第41-42页 |
·节目意义分析 | 第42-46页 |
·转型期媒介干预社会的创新尝试 | 第42-44页 |
·媒介参与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