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文所用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5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RNA肿瘤标志物 | 第14-20页 |
1.2.1 RNA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 第15-16页 |
1.2.2 RNA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发展 | 第16-20页 |
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0-25页 |
1.3.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 第21页 |
1.3.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21-24页 |
1.3.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RNA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 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5-33页 |
1.4.1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5-29页 |
1.4.2 工具酶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3 核酸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1.4.4 级联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1.5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33-35页 |
第2章 基于λ-核酸外切酶与杂交链式反应的级联放大构建的低背景电化学传感体系用于mRNA的高灵敏检测 | 第35-52页 |
2.1 前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2.2.1 试剂和材料 | 第36-39页 |
2.2.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9页 |
2.2.3 介孔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活化 | 第39-40页 |
2.2.4 MB的装载以及MB@MSN-N3颗粒表面DNA修饰 | 第40页 |
2.2.5 工作电极的处理与修饰 | 第40页 |
2.2.6 靶标激活MB释放行为的考察 | 第40-41页 |
2.2.7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1页 |
2.2.8 电化学检测TK1 mRNA | 第41页 |
2.2.9 细胞提取液的制备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41-42页 |
2.3.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修饰的表征 | 第42-43页 |
2.3.3 靶标响应控制释放行为 | 第43-44页 |
2.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 | 第44-46页 |
2.3.5 电极修饰的表征 | 第46-47页 |
2.3.6 实验可行性的考察 | 第47-48页 |
2.3.7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2.3.8 TK1 mRNA的电化学检测与选择性考察 | 第49-51页 |
2.3.9 TK1 mRNA的实际样品考察 | 第51页 |
2.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与杂交链式反应的级联放大构建的免酶低背景电化学传感体系用于miRNA的高灵敏检测 | 第52-67页 |
3.1 前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53-56页 |
3.2.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面修饰 | 第56页 |
3.2.3 MB@MSNs-N_3颗粒表面DNA修饰 | 第56页 |
3.2.4 工作电极的修饰 | 第56页 |
3.2.5 MB释放的考察 | 第56页 |
3.2.6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6-57页 |
3.2.7 电化学检测靶标miRNA | 第57页 |
3.2.8 细胞提取液的制备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57-58页 |
3.3.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修饰的表征 | 第58-60页 |
3.3.3 靶标响应与控制释放考察 | 第60页 |
3.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 | 第60-61页 |
3.3.5 电极修饰的表征 | 第61-62页 |
3.3.6 实验可行性的考察 | 第62-63页 |
3.3.7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3-64页 |
3.3.8 miRNA 21的电化学检测与选择性考察 | 第64-65页 |
3.3.9 miRNA 21的实际样考察 | 第65页 |
3.4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